[实用新型]一种节能门窗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37300.0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70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贺思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6B5/16 | 分类号: | E06B5/16;E06B3/67;E06B3/667;E06B3/677;E06B3/5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王淑玲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纱帽***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门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门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门窗。
背景技术
住宅的塑钢门窗通常是采用安装中空玻璃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塑钢门窗内的中空玻璃的传统制造方法,是用一条铝合金隔条将两层玻璃通过高强度高气密性复合粘结剂密封在一起,内部形成空腔,使中空玻璃具有隔热、隔声等功效。
然而,由于两层玻璃与刚性隔条之间为粘结固定,粘结剂的连接强度降低,容易受剪切应力损坏,从而使得两层玻璃与刚性隔条之间以及隔条两端连接处容易出现缝隙,使隔热保温空间内的气体可以流动,大幅度提高中空玻璃的热传导率,严重影响中空玻璃的隔热保温性能,使室内空调设备的能耗上升20-40%。水蒸汽从缝隙进入隔热保温空间后,容易形成水雾,降低中空玻璃的透光率以及采光功能,并且,水汽的进入导致中空玻璃在长时间使用后粘结剂会逐渐失效,失去粘结能力,使两层玻璃与隔条之间出现脱落现象,影响中空玻璃及塑钢门窗的使用寿命。
此外,由于现有塑钢门窗玻璃均是固定安装,不能够拆卸,因此不便于根据个人爱好更换玻璃的颜色、贴花等。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保温性能好、更为节能、使用寿命长的节能门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门窗,包括上横梁、下横梁以及连接固定于所述上横梁与下横梁之间的两个纵梁,所述上横梁、下横梁以及两个纵梁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实心玻璃和中空玻璃,所述实心玻璃与所述中空玻璃平行设置;
所述中空玻璃包括外玻璃层、内玻璃层以及位于所述外玻璃层与所述内玻璃层之间的充气层,所述外玻璃层与所述内玻璃层之间且处于所述充气层的边缘处设有中空的间隔条,所述间隔条的首尾两端设置楔形斜口以使得所述间隔条首尾相连后形成闭合环形,所述间隔条远离所述充气层的侧壁上设有外密封胶层,所述间隔条与所述外玻璃层之间设置第一内密封胶层,所述间隔条与所述内玻璃层之间设置第二内密封胶层。
所述两个纵梁的相向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实心玻璃的第一导向定位槽,所述上横梁上设有用于插入所述实心玻璃的条形孔,所述实心玻璃通过所述条形孔可拆卸插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向定位槽内;
所述两个纵梁的相向面以及所述上横梁、下横梁的相向面上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所述中空玻璃的第二导向定位槽,所述中空玻璃可拆卸插设于四个所述第二导向定位槽内。
所述实心玻璃与所述下横梁之间设有支座,所述支座上设有限位槽,所述实心玻璃的下端可拆卸插设于所述限位槽内,所述支座的外端设有手提部。
所述中空玻璃与四个所述第二导向定位槽之间设有密封条。
所述间隔条为弹性间隔条,所述充气层内填充惰性气体,所述间隔条内填充有干燥剂,所述干燥剂为中空玻璃专用分子筛,所述间隔条靠向所述充气层的侧壁上设有透气孔。
所述外玻璃层的厚度是所述内玻璃层厚度的两倍。
所述外玻璃层的外表面设有防紫外涂层。
所述间隔条与所述第一内密封胶层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两个沿所述间隔条纵向延伸的第一凸起,所述两个第一凸起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一内密封胶层与所述间隔条紧贴面的形状与所述间隔条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一内密封胶层的另一面为平面。
所述间隔条与所述第二内密封胶层对应的侧面上设有两个沿所述间隔条纵向延伸的第二凸起,所述两个第二凸起之间留有间隔距离,所述第二内密封胶层与所述间隔条紧贴面的形状与所述间隔条的形状相对应,所述第二内密封胶层的另一面为平面。
所述第一内密封胶层和第二内密封胶层均为丁基胶层,所述外密封胶层为硅酮密封胶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贺思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贺思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373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表示转换的多义数字图像检索方法
- 下一篇:信道带宽动态调整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