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蒸汽联合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1144796.4 | 申请日: | 2015-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49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29 |
发明(设计)人: | 郑赟;梁著文;邓宏伟;范永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C6/18 | 分类号: | F02C6/18;F02C7/08;F02C7/224;F01K17/06;F01K23/10;F01K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蒸汽 联合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
背景技术
燃气蒸汽联合系统的运行工况是根据其负荷状态实时调整的,由于负荷的变化,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往往不能满负荷发电,低负荷时燃气蒸汽联合系统效率相对较低。
目前提高蒸汽循环效率主要途径为增加蒸汽轮机的进汽参数从而提高蒸汽轮机的做功效率,然而,选择更高压力和更高温度的蒸汽轮机和余热锅炉,大幅度增加了电厂初投资,回收期较长,无论是新建机组还是老机组改造,都不利于推广。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热效率高,设备造价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包括:燃气轮机;蒸汽循环回路,所述蒸汽循环回路上设有余热锅炉、蒸汽轮机、以及凝汽器,所述蒸汽轮机上设有抽汽口;吸收式热泵,所述吸收式热泵具有相配合的第一换热通道、第二换热通道、以及驱动热源通道;预热换热器,所述预热换热器具有相配合的第三换热通道、以及第四换热通道;其中,所述驱动热源通道的进口与所述抽汽口对接,所述驱动热源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凝汽器的蒸汽进口对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进口与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水口对接,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与冷源或冷却塔对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对接;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之间设有所述预热循环泵,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所述预热循环泵。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进口与空气源或燃料源对接,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燃气轮机的空气进口或燃料进口对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或者,所述第二换热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之间设有流量控制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燃气轮机的空气进口设有温度传感器;或/和,所述燃气轮机的燃料进口设有温度传感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有燃料加热器,所述燃料加热器具有相配合的第五换热通道、以及第六换热通道,所述余热锅炉上设有抽水口,所述第五换热管路的进口与所述抽水口对接,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余热锅炉的给水进口对接,所述第六换热通道的进口与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第六换热通道的出口与所述燃气轮机的燃料进口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六换热通道的出口的燃料温度为175℃至18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水口至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进口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或者,所述第五换热通道的出口至所述余热锅炉的给水进口之间设有流量调节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换热通道的出口的燃气温度或空气温度为100℃至1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的冷却水温度为25℃至35℃。
一种燃气蒸汽联合系统运行控制方法,包括:燃料和空气进入燃气轮机中燃烧做功,做功后的烟气进入余热锅炉内,对余热锅炉的给水进行加热,给水被加热为水蒸气进入蒸汽轮机做功,做功后的水蒸气经过凝汽器被冷却为给水回流至余热锅炉;凝汽器的冷却水进入第一换热通道,循环工质在第二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内循环,蒸汽轮机中的部分水蒸气从抽汽口进入驱动热源通道内作为吸收式热泵的驱动力,使循环工质在第二换热通道内被升温,并且冷却水在第一换热通道内降温;升温后的循环工质加热流经第四换热通道的空气或燃料,使进入燃气轮机的空气或燃料温度升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燃气轮机空气进口处空气的温度或燃料进口处燃料的温度,调节流量控制阀,控制在第二换热通道和第三换热通道内的循环工质的流量,从而控制进入燃气轮机的燃料或空气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114479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燃气系统的喷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传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