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降低疼痛功效的猴头萜、猴头菇菌丝体活性物质、其制备方法、及含其的医药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0569.0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478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发明(设计)人: | 刘佩珊;陈建志;陈劲初;李丽雅;陈婉屏;林定威;徐瑞霞;朱薇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07/02 | 分类号: | C07D407/02;A01G18/40;A61K36/06;A61P25/04;C12P19/56;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姚亮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疼痛 功效 猴头 猴头菇 菌丝体 活性 物质 制备 方法 医药 组合 | ||
一种猴头菇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该活性物质的药物组合物,该活性物质通过下列步骤制备:(a)将猴头菇菌丝体置于平板上,在15‑32℃下温育8‑16天;将步骤(a)培养的猴头菇菌丝体接种于烧瓶培养基上,于温度20‑30℃和pH值为4.5‑6.5下培养3‑5天;(c)将步骤(b)培养的猴头菇菌丝体接种于发酵槽培养基上,于温度24‑32℃和pH值为4.5‑5.5下培养8‑16天,得到发酵液;(d)干燥步骤(c)中得到的发酵液,得到猴头菇菌丝体粉末。再用醇溶剂萃取猴头菇菌丝体粉末,得到醇萃取物,再将其纯化分离,得到猴头萜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具降低疼痛功效的活性物质,尤指一种来自猴头菇的活性物质。
背景技术
痛觉神经传递路径与P2R
痛觉的产生需要经过疼痛信号在一连串的神经路径上传递,最后将信息传达到达大脑,始能让人感受到疼痛。痛觉的神经传递路径的起始为刺激的产生,接着疼痛受器会将此刺激转换为神经信号,并将此神经信号传至背根神经节(DRG),此信号会再经过脊髓,最后到达大脑的视丘痛觉区。在先前的研究中指出,于上述这一连串的神经传导路径上,可看到嘌呤受体(P2-purinoceptor,P2R)的分布,举例如感觉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及中枢神经,其中感觉神经上的P2R是以P2X3R及P2X2/3R为主。
关于P2R与痛觉的神经传递路径的先前技术,列举如下:
1.基因剃除小鼠模式证实P2X3R、P2X4R及P2X7R与疼痛受器痛觉传输、发炎疼痛及神经病变性疼痛有关(Collier et al.,1966;Cockayne et al.,2000;Souslova et al.,2000;Jarvis et al.,2002;Tsuda et al.,2003;Khakh and North,2006;Burnstock,2008;Beggs et al.,2012)。
2.P2X3R基因剃除鼠ATP于背根神经节(DRG)上没有引起神经电讯传递且阻断了外围痛觉传输入中枢神经(Cockayne et al.,2000)。
3.去除P2X3R后,福尔马林导致的发炎性疼痛幅度下降(Souslova et al.,2000)。
4.改以P2X3R拮抗剂可以阻断立即疼痛、发炎疼痛及神经病变痛相关的内脏疼痛(visceral pain)(Jarvis et al.,2002)。
5.在神经受损鼠上,P2X4R表现量变多,造成长期痛敏现象(Tsuda et al.,2003)。
6.在基因剃除P2X4R鼠上,发现小鼠无物理伤害引起的痛敏现象,以及缺少外围神经受损传至脊椎的神经信号路径(Ulmann et al.,2008)。
7.在基因剃除P2X7R鼠上,发现几乎没有发炎与神经病变的痛敏现象(Chessellet al.,2005)。
8.P2X7R拮抗剂抑制有神经病变痛与发炎疼痛的效果(Honore et al.,2006)。
P2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葡萄王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05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绿色建筑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用于植物栽培的自支撑式塞子和其他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