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TE带内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1230.2 | 申请日: | 2015-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5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彭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8/04 | 分类号: | H04W88/04;H04W72/04 |
代理公司: | 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耀光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te 中继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TE带内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中继站点接收宿主基站发送的分配信息,所述分配信息用于指示第一回传链路在一个调度周期内占用的第一无线承载资源,所述第一回传链路为所述宿主基站与所述第一中继站点之间的链路;在所述调度周期内采用第二无线承载资源与第一用户设备通信,所述第一用户设备为由所述第一中继站点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所述第二无线承载资源为预定的频段内与所述第一无线承载资源不同的无线承载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期演进技术(英文Long TermEvolution,简称LTE)带内中继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频谱资源已经变得格外紧张。根据现有的频谱资源分配方案,剩余的大部分频谱资源处在较高频段。高频段的频谱资源的路损和穿透损都较大,很难实现好的覆盖,而中继技术(英文Relay)则可以很好地解决高频段的覆盖问题。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英文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简称3GPP)R10标准定义的Relay组网包含宿主基站(英文Donor eNodeB,简称DeNB)和中继站点(英文Relay Node,简称RN)两个逻辑节点。DeNB是在普通基站(英文eNodeB,简称eNB)的基础上增加了对Relay特性相关功能的支持,DeNB在接入普通用户设备(英文User Equipment,简称UE)的同时,也支持接入RN,并承载RN的回传流量。RN逻辑上划分为中继用户设备RN-UE和中继基站RN-eNB两部分:RN-eNB包含标准eNB完整功能和Relay增强功能,RN-eNB可供覆盖范围内的普通UE接入,与普通UE建立接入链路;RN-UE包含了标准UE的部分功能和Relay增强功能,RN-UE接入DeNB,并建立LTE空口承载为RN-eNB提供回传链路。若RN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相同的频段,则称为带内Relay;若RN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使用不同的频段,则称为带外Relay。
很明显,带内Relay的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占用的总频谱小于带外Relay,即频谱效率高于带外Relay。但带内Relay需要解决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的干扰问题。3GPPR10标准定义了一种时分复用(英文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简称TDM)的方式来避免带内Relay回传链路和接入链路之间的相互干扰。具体是采用时分半双工的工作模式,在下行方向上,同一时刻仅有下述两个动作中的一个发生:RN-UE接收DeNB的数据,RN-eNB向其下的普通UE发数据;在上行方向上,同一时刻仅有下述两个动作中的一个发生:RN-UE向DeNB发送数据,RN-eNB接收普通UE的数据。
但在时分半双工的工作模式下,如果下行回传链路工作时(RN-UE接收DeNB的数据),RN-eNB则无法向其下的普通UE发数据,即RN-eNB完全不能发送物理下行控制信道(英文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简称PDCCH),因此属于这个RN-eNB的普通UE没有收到PDCCH,可能无法正常工作。
为此,3GPP标准定义了多播/组播单频网络(英文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简称MBSFN)子帧,在这个子帧的前3个符号,DeNB和RN-eNB同时发送各自的PDCCH,驻留在DeNB和RN-eNB下普通UE分别接收DeNB和RN-eNB发送的PDCCH。而DeNB利用剩下的11个符号向RN-UE发送数据,同时RN-eNB在此时间内关闭发射功率。
由于RN-eNB在MBSFN子帧的后11个符号需要关闭发射功率,因此对于现有的RN-eNB需要进行硬件改动,以支持此功能,从而提高了成本;另外,部分老旧LTE终端不支持MBSFN子帧,造成无法正常通信。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12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