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衬里结构体和含碳耐火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4113.1 | 申请日: | 2015-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899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明彦;清田祯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7D1/00 | 分类号: | F27D1/00;C04B41/8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满凤,金龙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火 背面 氧化 抑制 方法 衬里 结构 | ||
1.一种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使含有碱金属氧化物和SiO2的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附着于含碳耐火物中工作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然后使其固化而形成附着层,所述含碳耐火物在400℃以上的高温下使用且含有1质量%以上的碳或碳化合物,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中,SiO2相对于碱金属氧化物R2O的摩尔比为2.3以上,R为碱金属元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粘度为10mPa·s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附着完成后经过30分钟以上之后,将附着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并使其固化后的含碳耐火物施工到设备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在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的附着完成后经过30分钟以上之后,将附着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并使其固化后的含碳耐火物施工到设备中。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包含日本工业标准JIS K 1408-1966中规定的硅酸钠2号和3号、以及硅酸钠4号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为硅酸钾水溶液。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将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向含碳耐火物的背面反复涂布两次以上,使其附着。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将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向含碳耐火物的背面反复涂布两次以上,使其附着。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将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水溶液向含碳耐火物的背面反复涂布两次以上,使其附着。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含碳耐火物的背面氧化抑制方法,其中,固化后的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6.一种衬里结构体,其包含在400℃以上的高温下使用且含有1质量%以上的碳或碳化合物的含碳耐火物,在所述含碳耐火物的工作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上形成有硅酸的碱金属盐的固态的附着层,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中所含的SiO2相对于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中所含的碱金属氧化物R2O的摩尔比为2.3以上,R为碱金属元素。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衬里结构体,其中,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固态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18.一种含碳耐火物,其含有1质量%以上的碳或碳化合物,在使用时成为工作面的相反侧的面即背面上具有硅酸的碱金属盐的固态的附着层,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中所含的SiO2相对于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中所含的碱金属氧化物R2O的摩尔比为2.3以上,R为碱金属元素。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含碳耐火物,其中,所述硅酸的碱金属盐的固态的附着层的厚度为0.1mm以上且0.4mm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411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度测量设备
- 下一篇:制冷机控制装置、制冷机及制冷机的诊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