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磁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5737.5 | 申请日: | 2015-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348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堤贵志;渡边胜昭;代岛英树;椎木翔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50/30 | 分类号: | H01H50/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22 | 代理人: | 龙淳,龙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接触器,其用连结弹簧连结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保持可动触点的接点支承件。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电磁接触器,提出有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的用交流电磁铁驱动接点支承件的电磁接触器。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电磁接触器具有如下结构:具有包括固定铁芯、可动铁芯及电磁线圈的交流电磁铁,通过用条板状的板簧形成的连结板来连结该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排列有可动触点的接点支承件。
在此,构成连结板的板簧从侧面看构成为中央部向接点支承件侧鼓出的圆弧状,该板簧插通于在接点支承件形成的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贯通孔内,从板簧的贯通孔突出的两端部被形成于接点支承件的保持部支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9813号公报(参照段落[0015],[002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电磁接触器中,连结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接点支承件的连结板由中央部向接点支承件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板簧构成。因此,在连结板的中央部与可动铁芯的中央部接触的情况下,能够使作用于连结板的接点支承件所支承的两端部的作用点上的负荷均匀化,但在连结板的中央部与从可动铁芯的中央部向宽度方向偏离的位置接触的情况下,难以使连结板的接点支承件所支承的两端部的作用点上的负荷均等化,成为接点支承件相对于可动铁芯倾斜安装的主要原因。
于是,本发明是着眼于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现有例的未解决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会使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接点支承件失去原姿态而能够可靠地进行连结的电磁接触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一个方式是,包括:具有固定铁芯和可动铁芯的交流电磁铁;用于排列保持多个可动触点的接点支承件;和连结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所述接点支承件的连结弹簧。而且,连结弹簧包括:可动铁芯接触板部,其插通在形成于可动铁芯的贯通孔中,与贯通孔的接点支承件侧接触;一对弯曲板部,分别与该可动铁芯接触板部的两端连结,被收纳于形成在接点支承件的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所述弯曲板部的与所述可动铁芯接触板部的接触面相反侧的面与所述连结弹簧前端收纳部接触。在可动铁芯接触板部,在与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有向接点支承件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在该凹部的两侧形成有分别与贯通孔接触的一对接触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交流电磁铁的可动铁芯和接点支承件的连结弹簧的可动铁芯接触板部,形成向接点支承件的相反侧凹陷的凹部,在其两侧形成分别与贯通孔接触的一对接触部,所以,即使在连结弹簧在宽度方向上偏离地插通在可动铁芯的贯通孔内的情况下,通过一对接触部与可动铁芯的贯通孔内接触,也能够使作用在连结弹簧的两端的作用点的负荷均等化,从而能够不会破坏两者的姿态地连结可动铁芯和接点支承件,。
并且,用于维持可动铁芯和接点支承件的姿态的结构只要在连结弹簧的中央板部形成凹部即可,因此能够采用简易的结构,连结弹簧的弯曲量也少,能够减小连结部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端子罩拆下后的状态的正面。
图3是图2的III-III线上的截面图。
图4是图2的IV-IV线上的截面图。
图5是图2的V-V线上的截面图。
图6是将图1的框架拆下后的状态的将交流电磁铁用作电磁铁时的立体图。
图7是图6的平面图。
图8是接点支承件的仰视图。
图9是接点支承件的从底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交流电磁铁的连结弹簧的立体图。
图11是接点支承件的电磁铁连结部的放大截面图。
图12是在接点支承件连结了有极直流电磁铁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3是表示图12的有极直流电磁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小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磁接触器10是互相连结的由合成树脂材料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纤维强化热塑性树脂注塑成型而形成的第一框架11A和第二框架11B互相连结而构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57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