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6838.4 | 申请日: | 2015-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2943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H02J7/00;H01M10/44;H01M10/615;H01M10/63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24 | 代理人: | 何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蓄电系统,该蓄电系统包括电池,所述电池向电动机供应电力,并可以采用由外部电源供应的电力进行充电。
背景技术
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或电动车辆中,向电动机供应电力用于车辆的行驶的电池可以采用由外部电源供应的电力进行充电(外部充电)。众所周知的是,由于电池的温度(电池温度)下降,充电时间被延长或增加。这是因为,当电池温度低时,内阻增大,并且充电效率降低。
在公开号为2012-191783(JP 2012-191783 A)的日本专利申请所描述的系统中,当使用计时器对电池进行外部充电时,充电功率的一部分被加热器用作为升温功率,并且在外部充电期间用加热器对电池加温,从而提高充电效率。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无法用预定充电完成时间到来之前加热器消耗的电量来对电池充电,因此延长了预定的充电完成时间,并且用加热器消耗的功率量对电池进行额外充电。
发明内容
由加热器消耗的电力无法用于对电池充电,因此,当由加热器消耗过大的功率(升温功率)量时,减少了供应至电池的充电功率,因而延长了充电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当在电池温度低的情况下向电池提供大量的充电功率时,由于内阻的增加导致了充电效率低下,充电损失增大,并且充电时间延长。
然而,在JP 2012-191783 A的系统中,没有考虑如何将从外部电源提供的功率在升温功率和充电功率之间分配,并且充电所需的时间段被简单地延长了,从而用与升温功率相对应的电力对电池额外地进行充电。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系统,该蓄电系统能够在短时间段内对电池进行充电,而同时在充电期间使用从外部电源供应的电力的一部分作为用于升高电池的温度的升温功率。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车辆的蓄电系统,包括电池、温度传感器、电池加热器、充电器和控制器。所述电池配置为向电动机提供电力用于所述车辆的行驶,且配置为用从外部电源提供的外部电力进行充电。所述温度传感器配置为检测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电池加热器配置为升高所述电池的温度。所述充电器配置为可与所述外部电源连接,并且将所述外部电力分别传递至所述电池和所述电池加热器。所述控制器配置为执行充电控制。所述充电控制是用所述外部电力对所电池进行充电的控制。所述控制器配置为存储一映射。所述映射为所述电池的每一温度指定了一比率,该比率是当充电时间最小化时、供应至所述电池加热器的升温功率与所述外部电力的最大功率之比。所述控制器配置为使用所述映射,从当充电开始时测得的所述电池的温度计算所述比率。所述控制器配置为使用与计算出的所述比率相对应的所述升温功率,在充电期间执行温度调节控制。所述温度调节控制是在充电期间将所述外部电力的一部分供应至所述电池加热器、以升高所述电池的温度的控制。
根据本发明,使用为当充电开始时测得的所述电池的每一温度指定了供应至所述电池加热器的所述升温功率与当所述充电时间最小化时的所述外部电力的所述最大功率的之比的所述映射,计算所述升温功率与所述最大功率的比率。由于使用与计算出的所述比率相对应的所述升温功率,执行在充电期间的温度调节控制,因此,可以在短时间内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升高所述电池的温度。
由所述电池加热器消耗的电力无法用于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因此,当相对于所述外部电力的升温功率的量太大时,提供给所述电池的充电功率被减少,并且充电时间被延长。在另一方面,即使当在电池的温度低的情况下向电池提供大量的充电功率时,由于低充电效率,充电损耗被增大,并且充电时间被延长。即,充电时间根据电池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还根据提供给电池加热器的升温功率与外部电力的最大功率的比率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根据本发明,基于随供应至电池加热器的升温功率与外部电力的最大功率的比率而变化的充电时刻,为当充电开始时测得的所述电池的每一温度指定一比率,该比率是当所述充电时间最小化时、供应至电池加热器的升温功率与外部电力的最大功率之比。接着,根据为每个电池温度指定所述比率的映射,用计算出的升温功率执行充电过程中的温度调节控制。因此,可以在最短的充电时间内对电池进行充电的同时升高电池的温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6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