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括具有凹进的密封部的袋型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07717.1 | 申请日: | 2015-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81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李镇树;成周桓;尹星弼;金性旻;姜重求;金周彬;林惠珍;禹昇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LG化学 |
主分类号: | H01M2/08 | 分类号: | H01M2/0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19 | 代理人: | 张焕生,谢丽娜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括 具有 凹进 密封 二次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括具有凹进的密封部的袋型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装置日益发展并且对于这种移动装置的需求增加,作为移动装置的能源,对于二次电池的需求已经急剧增加。在这种二次电池中,有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放电电压的锂二次电池。已经对于锂二次电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且锂二次电池现在得到商业化并且被广泛地使用。
依据电池的形状,对于薄得足以应用于诸如移动电话的产品的棱形二次电池或者袋型二次电池的需求是非常高的。同时,依据用于电池的材料,对于呈现高能量密度、放电电压和输出稳定性的锂二次电池诸如锂离子电池和锂离子聚合物电池的需求是非常高的。
基于其形状,二次电池可以被分类成柱形电池单体、棱形电池单体,和袋型电池单体。在这些种类的二次电池中,大量的兴趣当前集中于袋型电池单体,袋型电池单体能够被以高集成度堆叠,具有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并且能够易于修改。
图1是典型地示出传统的代表性袋型二次电池的一般结构的分解透视图。
参考图1,袋型二次电池100包括具有由此突出的多个电极突片31和32的堆叠型电极组件30、分别地连接到电极突片31和32的两根电极引线40和41,和电池外壳40,在电池外壳40中,在密封状态中接收堆叠型电极组件30从而电极引线40和41部分地从电池外壳20向外暴露。
电池外壳20包括下壳21和上壳22,堆叠型电极组件位于下壳21中的凹形容纳部23,上壳22用于覆盖下壳21从而使堆叠型电极组件30在密封状态中被容纳在电池外壳20中。在堆叠型电极组件30被安装在其中的状态下,上壳22和下壳21通过热焊接相互连接,以形成密封部24。
图1示出一种配置为具有如此结构的袋型电池单体,其中,由电极突片和连接到电极突片的电极引线构成的电极端子在电极组件的一端处形成。可替代地,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中包括配置为具有其中电极端子在电极组件的一端和另一端处形成的结构的袋型电池单体。
另外,图1示出使用堆叠型电极组件的袋型电池单体。可替代地,使用缠绕型或者滚卷(jelly-roll)型电极组件的袋型电池单体可以配置为具有上述结构。
如在图1中所示,袋型电池单体通常配置为具有大致矩形六面体形状。然而,电子装置的尺寸和厚度已经不断地减小从而满足消费者的期望。因此,为了最大化空间利用,有必要提供对应于装置形状的各种形状的电池,并且另外有效率地利用每一个装置中的内部空间。
特别地,近年来,当消费者选择装置时,装置的设计已经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替代基于高生产率的平板型设计地,提供了各种设计。例如,电子装置诸如移动电话和膝上型计算机可以被设计成使得这些装置能够被以人体工学方式折曲。例如,智能电话的侧面可以是折曲的从而更加易于抓持,并且软性显示器装置可以是折曲的或者弯曲的。即,软性显示器装置可以被制造为具有各种形状。
然而,在配置为具有矩形六面体形状的电池单体或者电池组被安装在设计成具有这种折曲部或能够折曲的装置情形下,装置中的空间的利用效率可能降低。因此,近年来,已经要求电池单体是柔性的从而电池单体能够易于安装在配置为具有各种设计的装置中。
因此,在解决以上问题时能够解决当电池单体弯曲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的技术是高度必要的。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已经实现了本发明以解决以上问题,和尚待解决的其它技术问题。
作为用于解决如上所述问题的各种广泛的和深入的研究和试验的结果,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电池外壳的密封部中形成凹进并且密封部中形成凹进的部分较之密封部的其余部分以更高的密封温度被密封的情形下(如下文详述),当电池单体变形时,能够防止在电池外壳的密封部中起皱,并且即使密封部的宽度是窄的,仍然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解质的泄漏,由此确保电池单体的安全性。已经基于这些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LG化学,未经株式会社LG化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077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爬壁机器人运动平台
- 下一篇:双足行走机器人及其重心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