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方晶氮化硼烧结体切削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6231.4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26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油本宪志;宫下庸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B27/14 | 分类号: | B23B27/14;B23B27/20;C04B35/58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康泉,王珍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方 氮化 烧结 切削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发明涉及一种以立方晶氮化硼(以下、由cBN表示)为主要成分,并对其在超高压、高温下进行烧结成型而成的cBN烧结体为工具基体的切削工具,并涉及一种强度和韧性优异,尤其在合金钢、轴承钢等高硬度钢的切削加工中,耐磨性和耐缺损性优异,且在长期使用中能够维持优异的切削性能的cBN烧结体切削工具。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3月28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069233号、及2015年3月20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5-58192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高硬度钢的切削工具,已知有以cBN烧结体为工具基体的cBN烧结体切削工具等,并作为提高工具寿命为目的而进行各种提案。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工具,即,cBN烧结体含有cBN、绝热相及结合相,在cBN烧结体中包含60体积%以上且小于99体积%的cBN,绝热相包含由选自Al、Si、Ti、及Zr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和选自N、C、O、及B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构成的一种以上的第1化合物,该第1化合物在cBN烧结体中含有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且具有小于100nm的平均粒径,并且cBN烧结体的导热率为70W/m·K以下,由此,降低工具基体的导热率的同时提高工具基体的硬度。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即,cBN烧结体包含cBN和结合相,cBN烧结体中包含25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的该cBN,所述结合相包含Ti类化合物组,该Ti类化合物组至少包含一种以上包含有Ti的化合物,且包含由粒径为0.1μm以下的粒子构成的第1微粒成分,该第1微粒成分在所述cBN烧结体的至少一截面中占所述结合相所占的面积的10~60%,由此高度兼顾耐缺损性和耐磨性。
而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即,其作为结合材料含有选自元素周期表第4a族元素、第5a族元素、第6a族元素的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氧化物及它们的固溶体中的至少一种、选自Zr、Si、Hf、Ge、W、Co的单体、化合物及固溶体中的至少一种、及Al化合物,该cBN烧结体中,W和/或Co的总计重量小于1重量%,Si或Zr为0.01重量%以上且小于0.5重量%,Si/(Si+W+Co)或Zr/(Zr+W+Co)为0.05以上且1.0以下,而且,作为Ti化合物的TiN、TiB2的平均粒径为100nm以上且400nm以下,并且作为Al化合物的AlB2、AlN的平均粒径为50nm以上且150nm以下,由此提高强度、韧性、耐磨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9421号公报(A)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07689号公报(A)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5189504号公报(B)
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即,作为绝热相成分该cBN烧结体中包含1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的第1化合物,所述第1化合物由选自Al、Si、Ti及Zr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和选自N、C、O及B中的一种以上的元素构成,且具有小于100nm的平均粒径,由此,cBN烧结体的导热率成为70W/m·K以下,但是在该烧结体中,存在cBN的含量小于60体积%时无法得到充分的切削性能,工具寿命较短的问题。
并且,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即,该cBN烧结体包含cBN和结合相,cBN烧结体中包含25体积%以上且80体积%以下的该cBN,所述结合相包含Ti类化合物组,该Ti类化合物组至少包含一种以上包含有Ti的化合物,且包含由粒径为0.1μm以下的粒子构成的第1微粒成分,该第1微粒成分在所述cBN烧结体的至少一截面中占所述结合相所占的面积的10~60%,由此,高度兼顾耐缺损性和耐磨性,但是,该烧结体中,仅控制TiN类化合物组的粒径,因此没能控制其他成分的结合相成分的粒径,例如生成粗大的Al2O3、AlN、AlB2,并以此为起点,龟裂容易发生并进行扩展,从而成为cBN烧结体的韧性降低的原因。
并且,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如下cBN烧结体,即,作为结合材料含有规定量的W和/或Co、Si或Zr,并且,将TiN、TiB2的平均粒径、AlB2、AlN的平均粒径设定在规定范围内,从而改善了耐缺损性、耐磨性,但该烧结体中,在高硬度钢的高负荷发挥作用的切削条件下,还不能断言具备充分的耐缺损性。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62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