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16321.3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334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岁实刚;仲野茂司;菅井雄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2 | 分类号: | F16H61/12;F16H37/02;F16H61/6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级 变速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更具体而言,涉及在具有多个扭矩传递路径的无级变速器中,进行伴随路径的切换的变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有无级变速机构的无级变速器中,已知如下的无级变速器:在输入轴与输出轴之间插入由齿轮机构构成的有级变速机构,构成为具有多个传递驱动源的驱动力的扭矩传递路径,由此,放大无级变速器的总变速比(总减速比)(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技术中,具有通过电磁阀而进行动作的高低控制阀,通过控制该高低控制阀,从而在低模式和高模式之间切换切换扭矩传递路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405028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在变速机构的切换中使用电磁阀,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没有考虑到任何电磁阀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的技术,这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即,当电磁阀发生异常时,难以适当控制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因此,对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例如,带等)施加较大的负荷,可能损害其耐久性。此外,即使电磁阀未发生异常,在切换机构本身发生了固定等异常的情况下,也会产生与上述同样的不良情况,但是,专利文献1没有提供任何解决该课题的技术。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课题,提供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该无级变速器具有多个扭矩传递路径,在使扭矩传递路径的切换机构动作的电磁阀或切换机构自身发生了异常的情况下,该控制装置也能够提高切换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的扭矩传递部件的耐久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在技术方案1中,无级变速器具有:输入轴,其与搭载于车辆上的驱动源连接;无级变速机构,其具有第1带轮、第2带轮和绕挂在所述第1带轮与第2带轮之间的无端挠性部件,并且,被插入在所述输入轴和与所述车辆的驱动轮连接的输出轴之间,对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进行无级变速;低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1带轮;高速段输入路径,其将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输入到所述第2带轮;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高速段输入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从所述输入轴输入的驱动力应被传递至的输入路径;第1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第1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2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第2输出路径,其与所述第1带轮连接,并且将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和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其在所述第1输出路径、第2输出路径中选择性地切换应该将经由所述无端挠性部件传递的所述驱动力输出到所述输出轴的输出路径;第2电磁阀,其使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进行动作;切换判断单元,其根据所述车辆的行驶状态计算所述无级变速器的目标变速比,并且根据所述计算出的目标变速比,判断是否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以及控制单元,其根据所述切换判断单元的判断来控制所述第1电磁阀和第2电磁阀的动作,在无级变速器的控制装置中,所述无级变速器具有:第1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低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1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第2变速模式,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经由所述高速段输入路径、无端挠性部件、第2输出路径传递到所述输出轴;以及直接联结模式,绕开(bypass)所述无端挠性部件地将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力传递到所述输出轴,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异常检测单元,该异常检测单元检测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并且,当通过所述切换判断单元判断为应该对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中的至少任意一方进行切换时,在通过所述异常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输入路径切换机构、所述输出路径切换机构和所述第1电磁阀、第2电磁阀中的至少任意一方的异常的情况下,将所述无级变速器切换到所述直接联结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163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