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属微生物及用其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25025.X | 申请日: | 2015-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93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彬;金亨俊;许兰;文准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77;C12P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 11410 | 代理人: | 石宝忠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赖氨酸 杆菌 微生物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属微生物和通过使用所述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通过棒状杆菌属微生物的内源性草酰乙酸脱羧酶的失活而具有提高的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杆菌属重组微生物;以及通过使用所述棒状杆菌属重组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属微生物和使用所述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L-赖氨酸是以草酰乙酸作为前体经由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合成的,并且草酰乙酸被草酰乙酸脱羧酶(odx)降解为丙酮酸和二氧化碳。
先前,Simon Klaffl和Bernhard J.Eikmanns确认当使谷氨酸棒状杆菌中的内源基因cg1458过表达时,提高了草酰乙酸脱羧酶的活性且还降低L-赖氨酸生产,并且当使该基因失活时,草酰乙酸脱羧酶的活性会消失,从而仅仅是证明了基因cg1458编码草酰乙酸脱羧酶。但是他们并没有确认由cg1458的失活引起的L-赖氨酸生产的变化(Klaffl S、Eikmanns BJ等,J.Bacteriol.(美国细菌学月刊),2010年5月,192(10),第2604至2612页)。然而,本发明人预测,当用于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菌株中的内源性草酰乙酸脱羧酶的活性受到抑制时,会没有其他途径消耗草酰乙酸且用于L-赖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草酰乙酸的供应会增加,并且他们发现,在不同种类的生产L-赖氨酸的菌株中使草酰乙酸脱羧酶失活后,产生菌株生产L-赖氨酸的能力被提高的效果,从而完成本发明。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用于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属微生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通过使用棒状杆菌属微生物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用于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属微生物,其中草酰乙酸脱羧酶的活性失活。
此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通过培养棒状杆菌属微生物而生产L-赖氨酸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通过生产L-赖氨酸的棒状杆菌菌株中的草酰乙酸脱羧酶基因的失活来具有增强的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杆菌属重组微生物。该棒状杆菌属重组微生物能够以高产率生产L-赖氨酸,从而具有工业上有用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用于在棒状杆菌的染色体中使odx基因缺失的pDZ-Δodx载体。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详细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通过草酰乙酸脱羧酶活性的失活而具有增强的L-赖氨酸生产能力的棒状杆菌属微生物。
草酰乙酸脱羧酶(odx)是催化草酰乙酸降解成丙酮酸和二氧化碳的酶,并且只要该酶具有上述活性,可以使用源于任何微生物的酶。具体来说,可以使用源于棒状杆菌类微生物的酶,并且更具体地可以使用源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酶,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未经CJ第一制糖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2502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众包网络同步状态
- 下一篇:提高水平和垂直定位准确性的设备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