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二甲基吡啶胺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25613.3 申请日: 2015-05-18
公开(公告)号: CN106660992B 公开(公告)日: 2021-01-08
发明(设计)人: 陈炯东;夏克山;吴建煌;邹伦;赵宇生 申请(专利权)人: 美泰康公司;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
主分类号: C07D401/12 分类号: C07D401/12;C07D401/14;C07D491/22;A61K31/444;A61K31/437;A61K31/4353;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0 代理人: 郭广迅
地址: 美国宾西***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二甲基吡啶 衍生物 及其 医药 用途
【说明书】:

发明提供一种式(I)的二甲基吡啶胺化合物,另提供一种包含金属离子和这类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再提供一种使用这类化合物治疗与含磷脂质丝胺酸进出的细胞相关病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二甲基吡啶胺衍生物及其医药用途,尤指一种用于传输医药试剂至标的疾病部位的二甲基吡啶胺衍生物。

先前技术

磷脂质丝胺酸(PS)是一种膜磷脂质,一般位于健全细胞的膜内表面。在特定环境下,PS亦存在于膜外表面上(参见Leventis et al.,Annu.Rev.Biophys.2010,39,407-27)。

具体来说,PS暴露在癌细胞的外表面上(参见Thorpe et al.,Breast Cancer ResTreat 1995,36(2),237-51;Ran et al.,Int.J.Radiat.Oncol.Biol.Phys.2002,54(5),1479-84以及Thorpe,Thromb.Res.2010,125Suppl 2,S134-137)。此外,近年研究发现PS存在于肿瘤血管及肿瘤衍生的微血管内(参见Stafford et al.,Neoplasia.2011,13,299-308;及Yin et al.,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 2013,1,1-13)。此外,在多种致病粒如细菌及病毒中,PS大量暴露在膜外表面上(参见Huang et al.,Cancer Res.2005,65(10),4408-16;及White et al.,Bioconjug.Chem.2010,21(7),1297-1304)。最终当细胞死亡路径异常时,PS被发现于细胞的外侧表面。举例说明,除了癌症以外的病症,例如神经退化性障碍、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皆验证了PS的表面位置(参见Smithet al.,Mol.Pharm.2011,8(2),583-90)。因此,PS提供了用于医药试剂输送的有效标的,可应用于治疗上述病症。

现今使用磷脂结合蛋白V(Protein Annexin V)透过连结至PS。然而,此种连结需要大量钙离子(Ca2+),可能会活化“翻转酶(scramblases)”而使邻近正常细胞内的PS外露出来,导致标的到正常细胞的错误情形。

因此,目前亟需发展一种传输试剂,能够选择性连结与疾病相关的PS,以达到医药试剂的专一定位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发现:特定二甲基吡啶胺衍生物用于传输医药试剂至标的疾病部位相当有效,其中该标的疾病部位于细胞膜外表面上具有磷脂质丝胺酸。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式(I)的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泰康公司;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未经美泰康公司;财团法人卫生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25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