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2272.2 | 申请日: | 2015-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3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豊泽真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 ||
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环构件(14),其配设有外装于要安装至车轴的安装体(11)的内筒体(12)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内筒体(12)的外筒体(13);连接构件(15),其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3)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且连接两个筒体;和胎面构件(16),其由硫化橡胶制成且设置在外筒体(13)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外筒体(13)的至少一部分与连接构件(15)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并且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的特征在于,包含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的粘接层(25)设置在胎面构件(16)与在其表面具有氨基的外筒体(13)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以在不填充有加压空气的情况下使用的非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对于需要在使用时填充有加压空气且通常保持在恒定的内部气压下的充气轮胎,传统上已经采取各种对策来防止导致其中内部气压不能保持恒定的这样的状态的刺破。然而,充气轮胎的结构使刺破不可避免。
鉴于此,近年来已经提出“非空气压力轮胎”作为不需要填充有加压空气的轮胎。例如,“非空气压力轮胎”包括:支承结构体,其用于支承来自车辆的负荷;带束层(可省略的),其设置在支承结构体的外周侧;和胎面层,其设置在带束层的外侧(外周侧),其中作为一个实例,支承结构体可以使用树脂一体成形(参见专利文献(PTL)1)。
在该“非空气压力轮胎”中,带束层通过层叠覆盖有橡胶的钢丝帘线等的层来形成,并且接合至由树脂制成的支承结构体的外周侧。
PTL 1:JP 2011-219009 A
发明内容
已知的是,安装至车轴且传送驱动力至其上的支承结构体与在传统的“非空气压力轮胎”中用作接地面的胎面层之间的接合状态显著影响轮胎的行驶功能。也已知的是,根据形成支承结构体的树脂构件的种类,要接合支承结构体的形成胎面层(或带束层)的橡胶构件的粘接性显著变化。
因此,特别地,在支承结构体由不具有良好的与橡胶构件的粘接性的类型的树脂构件组成的情况下,非常困难的是改善树脂构件与橡胶构件之间的粘接性同时确保轮胎的必要的行驶功能。
由此会有帮助的是提供改善了形成安装至车轴的结构体的树脂构件与用作接地面的胎面构件之间的粘接性同时确保必要的行驶功能的非充气轮胎。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包括:安装体,其安装至车轴;环构件,其包括外装于所述安装体的内筒体和从轮胎径向的外侧围绕所述内筒体的外筒体;多个连接构件,其在所述内筒体与所述外筒体之间沿轮胎周向配置且使所述内筒体和所述外筒体彼此连接;和胎面构件,其由硫化橡胶制成且设置在所述环构件的所述外筒体的轮胎径向的外侧,其中所述外筒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多个连接构件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形成,并且包含氰基丙烯酸酯系粘接剂的粘接层设置在所述胎面构件与所述环构件的所述外筒体之间,所述外筒体在其表面具有氨基。在此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改善形成安装至车轴的结构体的树脂构件与胎面构件之间的粘接性同时确保必要的行驶功能。
优选地,在本发明的非充气轮胎中,所述合成树脂材料包含以下物质之一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尼龙12、尼龙66、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苯硫醚(PPS)、热塑性聚酰胺系弹性体(TPA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醚醚酮(PEEK)、间规聚苯乙烯(SPS)、聚缩醛(POM)、聚芳酯(PAR)、聚醚硫烷(PES)、聚碳酸酯(PC)、聚酰胺(PA)、聚砜(PSF)的聚合物或共聚物、和烯属聚合物。在此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得到非充气轮胎特性(刚性和韧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2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
- 下一篇:包括周向增强元件的层的轮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