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8841.4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04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晃则;佐竹周二;森田悟史;生田宜范;中村吉秀;重实泰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吴立;邹轶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控制系统 | ||
当在ECU(5a‑5e)向省电状态的转换中判定异常时,电源控制系统(1)在保持旁路开关(13)接通的同时,顺次接通电流供给开关(19a‑19d)。基于根据在电力供给线(7)中的电流(Isens)在那时的变化量而计算的ECU(5a‑5e)中的暗电流是否大于正常的暗电流,监控控制器(21)判定ECU(5a‑5e)向省电状态的转换中的异常。此外,在ECU(5a‑5e)的启动状态下,来自电源(VB)的电力能够经由电力供给线(7)和单独供给线(9a‑9d)供给到ECU(5a‑5e)。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控制系统,该电源控制系统使用控制器控制从电源到负载的电力供给。
背景技术
车辆配备有称为电子控制单元(ECU)的控制器。在检测车辆上的开关的状态或传感器的输出时,ECU依照以上检测结果控制从电源到与该开关、该传感器等相对应的负载(电气部件)的电力供给。由于许多负载、开关、传感器等通常安装在车辆上,所以还相应地配备有多个ECU。
同时,在车辆中,如果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超过阈值,则利用用于整体监控电力供给系统的监控单元,进行将连接于电源的电力供给线断开的控制。通过该控制,能够防止在用于电源的电力供给的路径上发生过电流状态,从而防止电线损坏。基于流经电力供给线的最大电流设定用于该控制的阈值。此外,如果对各个ECU设置电力供给线,则基于流经各个ECU的各个电流之和来确定用于电力供给线的最大电流。
这里,存在这样的情况:根据车辆的状况,例如,点火开关的位置,用于负载的ECU的电力供给控制变得不需要。因此,当对于所有待控制对象不需要用于负载的电力供给控制时,鉴于省电,能够使ECU本身的运行状态从启动状态(唤醒状态)转换到省电状态(休眠状态)。
关于ECU不消耗的电力,在启动状态与省电状态之间存在差异。处于省电状态的ECU比处于启动状态的ECU消耗更少的电力。因此,通过检查流经针对ECU的电力供给线的电流大小实际上是否为与该ECU的基本初始状态相符的值,能够检测到尽管本应当处于省电状态、但是ECU仍然保持在启动状态的异常。
然而,在ECU的控制下,由于被供给电力的负载数量的减少,所以当ECU处于省电状态时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起初比当ECU处于启动状态时流经的电流小。因此,仅在发生本应当转换到省电状态的ECU尚未进行转换到省电状态的异常的情况下,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不发生超过如下阈值的变化,该阈值适于检测当ECU处于启动状态时的过电流状态。
从而,例如,在监控当ECU处于启动状态时的过电流状态的发生和本应当处于省电状态的ECU的异常的发生的情况下,当ECU处于省电状态时,需要将用于与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相比较的阈值切换为比当ECU处于启动状态时的阈值小的值。
因此,提出了一种技术:车辆的各个ECU通过周期性通信,将其自身的运行状态通报到监控单元,同时监控单元周期性地根据通报来更新阈值(参见专利文献1)。根据该提议,能够与ECU的运行状态相对应地切换监控单元的阈值。
然后,通过切换阈值和设置用于监控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的监控单元,能够检测到在流经电力供给线的电流比在启动状态下的ECU中出现过电流的异常情况下的电流更小的场合下可能引起的异常,例如,ECU不从其启动状态改变为省电状态的异常。
检测这样的异常的能力使得本应当由于例如关闭点火开关而改变为省电状态的ECU能够在如下情况之前从电源中断:该情况为如果ECU由于程序失控等而在启动状态下保持其时钟操作,则由于发动机停止而不能充电的电源的电力将被ECU无用地消耗。鉴于避免由于电池耗尽而使发动机不能通过启动器(starter)启动的情况的发生,这是非常有效的对策。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 2009-081948 A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矢崎总业株式会社,未经矢崎总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88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