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装置和用于天线装置的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39136.6 | 申请日: | 2015-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6386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迈克尔·蒂尔;拉法尔·格洛戈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2 | 分类号: | H01Q1/32;H01Q9/40;H01Q21/28;H01R4/02;H01R9/05;H01R24/52 |
代理公司: | 11371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丙林;王玉桂<国际申请>=PCT/EP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装置 用于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该天线装置包括基板(2),该基板至少部分地导电并且具有限定顶部水平面(L1)的顶表面(3)和限定底部水平面(L2)的底表面(4)。该天线装置(1)还包括第一杯状天线辐射元件(5)和第二杯状天线辐射元件(6),该第一杯状天线辐射元件和该第二杯状天线辐射元件具有顶点(7)以及与该顶点(7)相反的开口(8),该顶点被布置在该基板(2)的顶部水平面(L1)附近,该开口被布置成远离该基板(2)的顶部水平面(L1)。这些天线辐射元件(5,6)被布置在该基板(2)上方并且以一间距彼此分隔开,与该基板(2)电互连。根据本发明,该第一天线辐射元件(5)在其顶点(7)的区域中与第一同轴缆线30的内导体(32)电互连,所述内导体(32)在该顶点(7)的区域中被布置在所述底部水平面(L2)上方。该第二天线辐射元件(6)在其顶点(7)的区域中与第二同轴缆线(31)的内导体(33)电互连,所述内导体在该顶点的区域中被布置在所述底部水平面(L2)上方。该基板(2)还包括被布置在该基板(2)的底表面(4)中的至少一个端口(9)。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线装置和一种适用于这种天线装置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电话和其他类型的蜂窝移动电话的快速发展,引起了数据通信量的高速增加。适用于宽带射频(RF)信号传输的天线装置在移动电信中起重要作用并且因此被广泛用于蜂窝移动系统。为了应对渐增的数据传输率的需求,包括多个天线辐射元件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天线装置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适用于RF信号传输的天线必须满足非常具体的设计要求,以便获得最优的RF特性。例如,天线辐射元件的形状及其在天线装置内的布置、以及其被连接至馈电缆线的方式经常必须满足严格的标准。
在相同申请人名义下的WO 2007048258 A1于2007年5月3日公开并且示出了具有适用于RF应用的宽带单极天线的天线装置。该申请披露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具有邻近彼此的两个导电基座本体,这两个导电基座本体被布置在导电基板上。所述两个导电基座本体借助于连接装置连接至基板。根据该发明,经由同轴缆线馈送RF功率,其外导体连接至基板,而其内导体连接至被布置在这些导电基座本体之一处接近基板的馈电点。
在KATHREIN-WERKE KG名义下的WO 2005060048 A1于2005年6月30日公开并且示出了一种宽带天线。该申请披露了一种天线,该天线包括被布置在基板上的杯状发射器,所述发射器从该基板向外突出。该基板包括被布置在发射器的足部位点(foot point)处的贯通开口。杆形式的联接元件穿过所述开口延伸并且可以连接至用于该天线的馈电线。所述杆形式的联接元件被插入到被布置在发射器处的管形式的联接元件中。这两个联接元件没有彼此电流连接,因此可以由电绝缘体分开。
US 8299372 B2于2012年10月30日公开并且描述了一种天线万向安装接头连接器。该文件示出了可以用于将同轴缆线连接至天线的角度连接器。根据该文件的连接器包括多个套管状部件和销,这暗示了最小尺寸以便允许适当组装。该文件进一步披露了可以使用安装螺母将根据该发明的连接器连接至安装表面(板)。在安装状态下,连接器的第一部分被定位在安装板的一侧上,而第二部分被定位在另一侧上,从而导致相对高的总高度。
发明内容
在许多情况下,对于天线装置的RF部件的上述标准可能与对于天线装置的其他要求冲突,例如,有关天线装置的最大外尺寸或者这种天线装置如何连接至馈电缆线的方式的要求。这对于在车辆(例如,火车、轻轨车辆、大客车和其他类型的车辆)上的天线应用尤其成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未经胡贝尔和茹纳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39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