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力波增压器以及运行压力波增压器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0381.9 | 申请日: | 2015-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M.斯科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卓瓦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3/42 | 分类号: | F02B33/42;F04F1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国治;张昱 |
地址: | 瑞士莱茵***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增压 以及 运行 方法 | ||
1.一种压力波增压器,用于压缩用于内燃机的新鲜空气(2a),包括冷气壳体(6)、热气壳体(7)以及布置在它们之间的转子壳体(11),其中,在所述转子壳体(11)内部布置有可旋转的叶片转子(8),并且其中,所述热气壳体(7)包括高压废气通道(4)和低压废气通道(5),并且其中,所述冷气壳体(6)包括新鲜空气通道(2)和增压空气通道(3),并且其中,所述高压废气通道(4)、所述低压废气通道(5)、所述新鲜空气通道(2)和所述增压空气通道(3)以传导流体的方式与所述叶片转子(8)连接,其中,所述热气壳体(7)包括第一轴承(13)并且所述冷气壳体(6)包括第二轴承(14),并且其中,所述叶片转子(8)包括支承在第一和第二轴承(13、14)中的转子轴(12),其中,将所述转子壳体(11)构成为一体的管子状的外罩壳体,所述转子壳体与所述热气壳体(7)和所述冷气壳体(6)连接,并且所述热气壳体(7)包括换热器(7c),如下构成所述换热器,使得至少能够冷却第一轴承(13),其中,所述换热器(7c)具有在所述热气壳体(7)内延伸的冷却通道(7d),其中,所述热气壳体(7)包括轴承座壁(7n),所述轴承座壁在面向所述第一轴承(13)的侧面上构成为用于所述第一轴承(13)的轴承座(7o),其中,所述第一轴承(13)布置在所述轴承座(7o)中,并且所述轴承座壁(7n)在背向所述第一轴承(13)的侧面上构成所述换热器(7c)的冷却通道(7d)的冷却通道外壁(7p)的一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座壁(7n)具有端侧(7q),并且从所述端侧(7q)出发具有中空圆柱形的轴承部段(7r),其中,所述端侧(7q)和所述轴承部段(7r)构造所述轴承座(7o),并且其中,不仅所述端侧(7q)而且所述中空圆柱形的轴承部段(7r)构成所述冷却通道外壁(7p)的一部分。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c)具有冷却通道(7e),所述冷却通道至少按部段地完全包围着所述高压废气通道(4),使得所述高压废气通道(4)的外壁同时构成所述冷却通道外壁(7p)的一部分。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c)具有冷却通道(7e),所述冷却通道至少按部段地完全包围着所述低压废气通道(5),使得所述低压废气通道(5)的外壁同时构成所述冷却通道外壁(7p)的一部分。
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如下构成所述换热器(7c),使得能够冷却所述高压废气通道(4),其中,在先冷却第一轴承(13),并且接下来冷却所述高压废气通道(4)。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如下构成所述换热器(7c),使得还能够冷却所述低压废气通道(5)。
6.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c)包括用于冷却的水循环。
7.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附加的换热器(24)冷却高压废气传输导管(25),其中,所述高压废气传输导管(25)沿废气流动方向布置在高压废气通道(4)的前方。
8.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将所述第一轴承(13)或所述第二轴承(14)构成为滚动轴承。
9.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轴承(13)具有油润滑或油脂润滑。
10.按权利要求7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壳体(7)包括油循环(30),所述油循环给所述第一轴承(13)供油。
11.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波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转子(8)沿所述转子轴(12)的延伸方向构成为至少两部分的并且包括第一叶片转子部件(8a)和第二叶片转子部件(8b),其中,这两个叶片转子部件(8a、8b)沿所述转子轴的(12)延伸方向在相对侧间隔开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卓瓦股份公司,未经安卓瓦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03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