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两个膜状基材的粘结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4826.0 | 申请日: | 2015-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511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H-G·金策尔曼;M·吉尔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B32B15/08;B32B15/18;B32B15/20;B32B21/08;B32B27/08;B32B27/10;B32B27/30;B32B27/32;B32B27/34;B32B27/36;B32B37/00;B32B38/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祁丽;于辉 |
地址: | 德国杜***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两个 基材 粘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粘结两个基材的方法,其中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传送带输送含有热塑性塑料的第一基材通过加热区,在所述加热区中所述基材的表面被软化,然后将具有粘合剂层的第二基材层压到第一基材的软化表面上并与其一起压制,还涉及以这种方式可获得复合体,其中两个基材通过柔性的薄粘合剂层连接,并且涉及用于通过所述方法粘结这两个基材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粘结两个基材的方法,其中一个基材包含热塑性材料,并且粘合剂层是薄的;以这种方式可获得复合体,其中两个基材通过柔性的薄粘合层粘结;以及用于粘结两个基材的装置。
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用于粘结基材的多种方法,其中多种多样的粘合剂用于粘结基材。最佳地,彼此粘结基材需要利用所用的粘合剂完全覆盖基材的表面。如果使用太少的粘合剂,则基材将不会完全彼此粘结,并且所得的产品往往会最终分层。此外,当使用太少的粘合剂时可能在该过程中保留气泡;这种气泡在所得透明复合体中在视觉上是可感知的,并且是不希望的,此外降低了粘结的质量。为了减少所使用的粘合剂的量和相关的成本,并且除了确保完全的表面粘合之外,对于基材有利的是具有平滑表面,特别是对于大面积的基材,例如薄膜来说。因此,对于包括热塑性塑料的待粘结的基材来说,在粘合之前要使表面平滑,例如通过应用热。与此相反,具有粗糙表面的基材包括较大的空腔空间并且在粘结过程中需要更大量的粘合剂。然而,在加热过程中,加热的基材可能变形,特别是拉伸,使得所得到的复合体扭曲和变形,因此不再具有所需的条件。
因此,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复合体解决了上述问题,所述复合体包括含有至少一种热塑性塑料的膜状基材和另一基材,其中所述基材用少量的粘合剂在整个表面区域上彼此粘结,并且该复合体也不变形。
现在,令人惊讶地发现,当在制造过程中作为复合体的组成部分且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塑料的膜状基材在被加热的同时通过至少一个传送带来支撑时,由此制造的复合体不会变形。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粘合两个基材的方法,包括:
(i)通过至少一个支撑传送带输送包含至少一种热塑性塑料的第一膜状基材通过加热区,在所述加热区中基材被加热,使得所述第一基材的表面转变成软化状态;
(ii)在加热期间和/或紧接之后,优选在紧接之后,将所述第一基材与第二基材结合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二基材涂覆有粘合剂,其涂层重量为0.01-4g/m2,优选为0.01-1.5g/m2,优选为0.01-1g/m2,特别优选为0.01-0.7g/m2;以及
(iii)通过压力粘结两个基材。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可通过本文所述的方法获得复合体。
最后,本发明在另一方面涉及一种用于粘结第一和第二基材的装置,包括:
(i)至少一个支撑传送带,以输送第一基材,
(ii)加热装置,以软化通过所述至少一个传送带输送的第一基材的表面;以及
(iii)辊组件,以将软化的第一基材和第二基材结合在一起,并将其粘结。
在阅读以下详细描述和权利要求之后,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来自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每个特征可用于本发明的任何其它方面中。此外,应当容易理解的,本文包含的实施例旨在描述和说明本发明,并不是为了限制它,并且特别地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百分比信息均为重量百分比。以“从x到y”格式表示的数值范围包括所列举的值。如果以该格式表示几个优选的数值范围,则应当容易理解的,也同样覆盖通过组合不同端点而产生的所有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未经汉高股份有限及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48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