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弧头立铣刀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46845.7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4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深田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3C5/10 | 分类号: | B23C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弧 铣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圆弧头立铣刀,该圆弧头立铣刀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形成有底刃,该底刃绕该立铣刀主体的轴线的旋转轨迹描绘成凸曲面,并且,随着朝向立铣刀主体的外周侧而向后端侧延伸,从而与外周刃的前端相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底刃所描绘的上述凸曲面在沿上述轴线的剖面上所呈的凸曲线的曲率半径设定为在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内周侧大于前端外周侧的圆弧头立铣刀。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4年10月7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4-206297号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圆弧头立铣刀,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具有底刃及外周刃的立铣刀,该底刃由从与工具轴垂直的方向观察时为曲线状的圆弧刃及与圆弧刃连续的直线状或曲线状的中底倾斜刃构成。
该立铣刀中,底刃与外周刃经由以工具半径的0.02倍以上且0.2倍以下的范围的曲率半径形成的大致圆弧状的圆弧刃连接。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1911号公报(图25)
这种圆弧头立铣刀通过曲率半径较大的底刃的内周侧部分(内侧部分)进行切削时,由于刀片长度长,切屑的厚度较薄。因此,相较于直线状的底刃经由具有单一半径的刃角与外周刃相连的一般的圆弧头立铣刀,圆弧头立铣刀不仅能够进行高效的切削加工而且寿命长。
然而,在如包括底刃的外周侧部分在内而进行切削的深挖加工的情况下,圆弧头立铣刀由于底刃的外周侧部分的曲率半径小于一般的圆弧头立铣刀的刃角,因此难以充分确保强度。因此,尤其在底刃与外周刃的切点容易产生缺损。
关于这种底刃与外周刃的切点上的缺损,可设想其原因为切削时的立铣刀主体的径向的振动。即,若发生径向的振动,则在底刃与位于该底刃的最外周的外周刃的切点上,如上所述的强度不够充分的底刃断续地被工件材料击打而容易产生缺损。
因此,为了抑制这种振动并防止缺损,可以考虑通过使该切点位置上的底刃的轴向前角向正角侧变大来提高锋利度,从而减少向径向的阻力。
然而,这种圆弧头立铣刀的底刃一般形成于中心槽的前端侧边棱部。另外,中心槽形成于形成有外周刃的排屑槽的前端部。
如上所述,底刃形成于中心槽的前端侧边棱部,因此若要使底刃与位于该底刃的最外周的外周刃的切点上的轴向前角向正角侧变大,则导致中心槽的圆周方向的宽度也沿立铣刀旋转方向变宽。
因此,有可能导致沿立铣刀旋转方向相邻的底刃的壁厚、和与外周刃在立铣刀旋转方向的相反一侧相连的立铣刀主体前端部的壁厚减小。由此,有可能导致底刃和外周刃的强度受损,或者有时中心槽形成至沿立铣刀旋转方向相邻的外周刃的后刀面而引起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在这种背景下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弧头立铣刀,其通过较宽的中心槽宽度来防止底刃和外周刃的强度受损或者中心槽干扰外周刃的后刀面,并且,通过增加底刃与外周刃的切点上的轴向前角来减少阻力,由此能够抑制径向的振动而防止缺损。
(1)本发明的一方式的圆弧头立铣刀具备:立铣刀主体,绕轴线旋转;排屑槽,形成于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部外周,从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朝向后端侧,绕上述轴线沿与立铣刀旋转方向的相反一侧扭曲;外周刃,形成于上述排屑槽中的朝向上述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的外周侧边棱部;凹槽状的中心槽,形成于上述排屑槽的前端部,且随着朝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外周侧而朝向后端侧延伸;及底刃,形成于上述中心槽中的朝向上述立铣刀旋转方向的壁面的前端侧边棱部,且随着朝向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外周侧而向后端侧延伸,从而与上述外周刃的前端相接,上述底刃形成为绕上述轴线的旋转轨迹描绘成凸曲面,上述凸曲面形成为在沿上述轴线的剖面观察中具有凸曲线,在该凸曲线中,相较于上述立铣刀主体的前端外周侧的曲率半径,位于比上述前端外周侧更靠上述轴线侧的内侧部分的曲率半径更大,根据从位于上述轴线方向的前端侧的上述底刃的突端至上述中心槽的最后端为止的上述轴线方向的距离A(mm)和从上述轴线至上述外周刃与上述底刃的切点为止的半径B(mm),并通过θ=tan-1(A/B)算出的中心槽深度角θ(°)为50°以下,上述切点上的上述底刃的轴向前角α2(°)和上述突端上的上述底刃的轴向前角α1(°)的轴向前角差α(°)=(α2(°)-α1(°))与上述中心槽深度角θ(°)之和(θ(°)+α(°))为6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68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卷边工具
- 下一篇:软钎料合金、焊料球、芯片状软钎料、焊膏及钎焊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