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刷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46958.7 | 申请日: | 2015-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92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蜂须贺良祐;渡边爱;木村笃人;小林利彰 | 申请(专利权)人: | 狮王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46B5/00 | 分类号: | A46B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300 | 代理人: | 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牙刷,尤其涉及能够抑制使用者的口腔的损伤的牙刷。
本申请基于2014年9月1日在日本提出的专利申请2014-177334号而主张优先权,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以往,有在使用牙刷时(具体而言,将牙刷放到口中的状态时)因跌倒而受到口腔外伤的情况,尤其在牙刷的使用者为1~3岁的婴幼儿的情况下,受到口腔外伤的案例较多。
以往,作为能够抑制头部及颈部的缺损、折断的牙刷,有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牙刷,在由硬质树脂构成的基台的表面形成有由软质树脂构成的被覆层,该被覆层覆盖头部的表面积与颈部的表面积的总和的70%以上。
另外,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将头部及颈部的整体厚度(基台的厚度与覆盖该基台的被覆层的厚度的总和的厚度)设为3~5mm,将构成头部及颈部的基台的厚度设为2~4mm,将被覆层的厚度设为0.5~2mm(优选为0.8~1.5mm)。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设为上述结构,即使在对头部、颈部施加过度的负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柄体难以折断、或即使在头部或颈部折断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折断的部分从被覆层露出。
在设为上述结构的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中,构成头部的顶端部的基台被软质树脂覆盖,因此在用力咬或在口腔内与头部的顶端强烈触碰时,上述软质树脂作为缓冲材料发挥功能。
因此,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能够抑制因头的顶端部引起的口腔内的损伤。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458号公报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的颈部中,以覆盖构成该颈部的基台(厚度2~4mm)的表面的方式,设置有厚度比该基台薄且由软质树脂构成的被覆层(优选厚度为0.8~1.5mm)。
因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的颈部为如下结构:构成基台的硬质树脂的比例比软质树脂的比例高。
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的头部中,例如,在对该牙刷的延伸方向(具体而言,从牙刷的后端朝向顶端的方向)施加外力时,以不损伤使用者的口腔内的方式,以使传递到头部的顶端的外力充分释放的方式弯曲是较为困难的(然而,与全部由硬质树脂构成的情况相比容易弯曲)。
因此,在将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牙刷放到口内的状态下,当在从牙刷的后端朝向顶端的方向施加较强的外力时,有使用者的口腔内损伤的担忧。
尤其在牙刷的使用者为1~3岁的婴幼儿的情况下,口腔内损伤的风险变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使用者的口腔内损伤的牙刷。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具有:头部,该头部在顶端侧具有植毛面;及柄部,该柄部相对于所述头部配置于后端侧,且包含柄部主体的,所述牙刷包含:变形部,该变形部配置于所述植毛面与所述柄部之间,且因向所述头部施加的外力而变形;硬质部件,该硬质部件从所述头部遍及所述柄部的顶端侧的一部分地配置,且由硬质树脂形成;及软质部,该软质部从所述变形部向后端侧配置,在内部收容所述硬质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且由软质树脂形成。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具有配置于所述柄部且因所述外力而变形的第二变形部。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所述柄部在该柄部的延伸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缩径的环状的凹部,所述第二变形部配置于所述凹部的配设位置。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部件具有第一露出部和第二露出部,该第一露出部在所述头部向所述植毛面侧露出,该第二露出部向所述植毛面的相反侧露出。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部件具有柱状的第一突出部和柱状的第二突出部,该第一突出部在所述柄部向所述植毛面侧突出并露出,该第二突出部在所述柄部向所述植毛面的相反侧突出并露出。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经由形成于所述软质部的所述植毛面侧的第一开口部而露出,所述第二突出部经由形成于所述软质部的所述植毛面侧的相反侧的第二开口部而露出。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牙刷的特征在于,所述柄部的所述软质部具有朝向所述顶端侧而顶端变细的顶端变细部,所述第一开口部及所述第二开口部形成于所述顶端变细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狮王株式会社,未经狮王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69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