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连接机制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7458.5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6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米特拉·纳赛尔巴赫特;吉蒂·N·纳赛尔巴赫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诺卡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3/40 | 分类号: | G06F1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唐京桥;陈炜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连接 机制 | ||
智能连接机制对请求彼此连接的两个或更多个物理元件或请求连接至基部单元的一个或更多个物理元件或连接的基部单元执行自动连接,从而将模块与其自身附接或分离。引入了可定制的模块化装置,其示例了智能连接机制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
优先权要求
本申请要求于2014年8月7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第62/034,564号的权益。美国临时申请第62/034,564号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
随着物理元件汇聚在一起以形成连接系统,已经在连接器技术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从将任何两个无生命对象机械连接在一起一直到连接当今的复杂且昂贵的技术密集型装置。然而,物理连接的方法和行为基本上保持不变。通常,这种物理元件的用户通过将它们单独定位并通过连接器或延长线手动地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并迫使连接器在一起以形成物理上安全的连接而将这些物理元件附接在一起。
由于未来的连接器需要更多的引脚、更细的粒度和更高的性能,所以人们在未对准时使用不适当量的力分布将连接器推到一起的这种动作是增加对高性能连接器的损坏量的主要原因,从而使其附接的高价物理元件损坏或无用。
此外,连接器缺乏智能且不能评估威胁并且不能保护经由物理连接器可访问的任何装置上的驻留信息便于使用标准化的或专有的连接器的信息盗窃。此外,由于物理连接器不能区分允许和不允许的连接器、装置、连接或连接时间,增强了由给定装置对任何和所有系统进行进一步访问的安全风险。
发明内容
各种实施方式涉及连接两个或更多个物理元件。这些元件可以以附接模式一起操作,或者可以以分离模式单独操作或者以附接模式和分离模式两者操作。可以进行智能的物理连接,从而提供一类新的连接技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自主地或自动地进行这种连接来便于物理连接,而不需要用户干预。
连接机制可以基于算法方法来定位并且连接需要自动连接在一起的物理元件。
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基于连接器对准、邻接并在两个物理元件之间形成安全的物理连接而无需用户直接进行物理动作的连接机制。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提供了用于进行这种物理连接的编码机制。该编码机制可以是可编程的,因此,使得能够进行连接类型的智能管理、允许或拒绝连接以及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促进连接。用户可以参与对用于连接机制的编码准则进行编程,而连接器智能自动执行算法的其余部分而不需要用户的物理干预。
在一些情况下,所需的智能直接驻留在连接机制中,并且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管理连接算法和动作的智能驻留在所附接的物理部件中,或者它们各自共享所需的电路、部件、硬件或软件的一部分。
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器机制中的编码提供连接器类型中的连接促进、拒绝或修改。基于硬件的安全机制可以由提供改变的某些编码协议控制,例如在满足某些条件的情况下拒绝一直连接而破坏连接器或装置以提供数据完整性、安全性或者避免信息盗窃或通过物理访问信息或装置而访问功能。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通过示例而非限制的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或更多个实施方式,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是连接至多个外部I/O装置的集成处理器的框图。
图2是示出用于自动连接两个物理元件的算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3是示出用于将基部单元自动连接至分离的部件的算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用于将分离的部件自动连接至基部单元的算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用于自动连接两个物理元件(考虑范围和持续时间)的算法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诺卡姆公司,未经伊诺卡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745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用户移动设备的附件设备操作
- 下一篇:具有内建流控制的无时钟双数据率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