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支持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缓存存储器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9126.0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8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徐翰瞥;宋浩珍;金东仁;崔琬;金炳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LG电子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同团;韩国科学技术院 |
主分类号: | H04J11/00 | 分类号: | H04J11/00;H04L1/18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张伟峰;夏凯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持 中继 节点 无线通信 系统 使用 缓存 存储器 发送 接收 数据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使用缓存存储器发送内容的方法,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由中继节点使用缓存存储器发送内容的方法可以包括下述步骤:将从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一内容存储在缓存存储器中;将从邻近小区或者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二内容存储在缓存存储器中;从由用户设备(UE)请求的第一内容和用作对第一内容的干扰的第二内容之中选择要发送到UE的内容;以及将第二内容发送到UE。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在支持中继节点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缓存存储器来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支持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用于无线通信系统100中的存在于eNB 110的区域中的中继节点(RN)120和用户设备(UE)131/132的图。RN 120将从eNB 110接收到的数据递送给属于RN的区域的UE132,并且将从属于RN的区域的UE 132接收到的数据递送给eNB 110。并且,RN 120扩展快速数据速率区域,增强小区边缘的通信质量,并且支持向建筑物的内部或者偏离于由eNB服务的区域的区域提供通信。在图1中,假定存在诸如UE 131的从eNB(在下文中,宏-UE或者M-MU)直接地接收服务的UE以及诸如UE 132的通过RN 120(在下文中,中继-UE或者R-UE)接收服务的UE。
在eNB 110和RN 120之间的无线电链路被称为回程链路。从eNB 110到RN 120的链路被称为回程下行链路并且从RN 120到eNB 110的链路被称为回程上行链路。在RN 120和UE 132之间的无线电链路被称为接入链路。从RN 120到UE 132的链路被称为接入下行链路并且从UE 132到RN 120的链路被称为接入上行链路。
如果RN 120自主地控制小区,则UE 132能够将RN 120识别为一般的eNB。同时,如果不同的UE用作RN 120(此RN被称为UE-中继站),则UE 132不能够识别RN 120的存在。
发明内容
技术任务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为了提供当通过中继节点从eNB将内容发送到UE时容易地递送优选内容的方法。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为了提供当中继节点将内容发送到UE时配置要通过中继节点递送的内容的方法。本发明的另一技术任务是为了提供有效地抵消通过中继节点从邻近小区接收到的干扰的方法。
从本发明可获得的技术任务不限于上述技术任务。并且,在本发明属于的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下面的描述中能够清楚地理解其他的未提及的技术任务。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如在此具体化和广泛地描述的,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发送由中继节点使用缓存存储器发送的内容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在缓存存储器中至少存储从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一内容;在缓存存储器中存储从相邻小区或者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二内容;从由用户设备请求的第一内容和用作对第一内容的干扰的第二内容之中选择要发送到用户设备的内容;以及将第二内容发送到用户设备。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根据不同实施例,一种接收由用户设备使用缓存接收的内容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从基站接收由用户设备请求的第一内容;从中继节点接收用作对第一内容的干扰的第二内容;以及基于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恢复第一内容。
为了进一步实现这些和其他的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用途,根据又一不同实施例,一种使用缓存存储器发送内容的中继节点,包括:缓存存储器,该缓存存储器被配置成至少存储从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一内容和从邻近小区或者服务小区接收到的第二内容;处理器,该处理器被配置成从由用户设备请求的第一内容和用作对第一内容的干扰的第二内容之中选择要发送到用户设备的内容;以及收发器,该收发器被配置成将第二内容发送到用户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G电子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同团;韩国科学技术院,未经LG电子株式会社;成均馆大学校产学协同团;韩国科学技术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91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