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49405.7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庄司昌史;川岛勉;井村真一郎;近藤敬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86 | 分类号: | H01M4/86;H01M4/88;H01M8/0258;H01M8/10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齐秀凤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气体 扩散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具备:
多孔质层,以导电性粒子和粘结剂树脂为主要成分;
沟槽状的流体流路,设置在所述多孔质层的一个主表面;和
导电线部,集合多个导电性纤维而成为层状,以局部覆盖所述一个主表面以及所述流体流路的表面的方式,沿着所述一个主表面以及所述流体流路的表面的形状而延伸,并且具有细孔,
所述导电线部的接触角为130度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所述导电性纤维的长度比流体流路的深度小且比流体流路的最小宽度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所述导电线部具备使所述导电性纤维彼此粘结的粘结剂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所述流体流路的深度方向的中央部处的所述流体流路的宽度为0.1~1.0mm,
所述导电性纤维为碳纳米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使所述多孔质层中的所述导电性粒子的比率为50wt%以上,
使所述导电线部中的所述导电性纤维的比率为70wt%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使所述导电线部的密度小于所述多孔质层的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其中,
所述导电线部由导电率比所述导电性粒子高的材料构成。
8.一种燃料电池,具备:
膜电极接合体,由电解质膜、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个面侧的阳极催化剂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个面侧的阴极催化剂层构成;
阳极气体扩散层,配置在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所述阳极催化剂层侧;和
阴极气体扩散层,配置在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所述阴极催化剂层侧,
所述阳极气体扩散层以及所述阴极气体扩散层当中的至少一者由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构成。
9.一种燃料电池,具备:
膜电极接合体,由电解质膜、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的一个面侧的阳极催化剂层、以及配置在所述电解质膜的另一个面侧的阴极催化剂层构成;
阳极气体扩散层,配置在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所述阳极催化剂层侧;和
阴极气体扩散层,配置在所述膜电极接合体的所述阴极催化剂层侧,
所述阳极气体扩散层以及所述阴极气体扩散层当中的至少一者由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构成。
10.一种燃料电池用气体扩散层的制造方法,包括:
准备至少含有导电性粒子的多孔质片的工序;
在所述多孔质片的一个主表面形成导电性纤维的层的工序;和
对所述多孔质片以及所述导电性纤维的层进行加热以及加压而使其变形,从而形成在一个主表面具有沟槽状的流体流路的多孔质层,并且形成具有细孔的导电线部的工序,所述导电线部由所述导电性纤维的层构成,沿着所述多孔质层的所述一个主表面和所述流体流路的表面而延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4940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