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1096.7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166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木船研児;新名史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36;H01M4/505;H01M4/525;H01M4/6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正极 使用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经过大气曝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初始充电容量的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以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作为特征,其为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是将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钨和碳酸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氧化钨,在氧化钨表面的一部分中具有混合的碳酸化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的小型、轻量化急速发展,对作为其驱动电源的二次电池要求进一步的高容量化。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移动从而进行充放电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且为高容量,因此,作为上述那样的移动信息终端的驱动电源被广泛利用。
进而,最近,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作为电动工具、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PHEV)等的动力用电源也受到关注,期待进一步的用途扩大。
这样的动力用电源中,要求如能够长时间使用那样的高容量化、在较短时间内重复大电流充放电时的功率特性的提高,必须维持大电流充放电中的功率特性且达成高容量化。
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改善高温保存特性、负荷特性的手段,提出了含有碳酸锂的正极活性物质,专利文献2中,作为在大电流放电时也维持高放电容量的手段,提出了用包含钨的氧化物进行了修饰的锂锰氧化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035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3201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即使利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技术,还存在如下课题:将正极活性物质进行大气曝露的情况下,无法抑制初始充电容量的降低。
由大气曝露所导致的特性劣化的原因为LiOH反应,具体而言,由于存在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水分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引起位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层的Li与氢的置换反应,从锂过渡金属氧化物夺取Li而生成LiOH,因此特性劣化。
另外,已知迄今为止通过使氧化钨含有在正极活性物质中,从而有抑制由大气曝露所导致的初始充电容量的降低的效果,但该效果不充分,依然存在初始充电容量降低之类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在使用经过大气曝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也抑制了初始充电容量的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使用其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一种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其为包含锂过渡金属氧化物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所述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是将锂过渡金属氧化物、氧化钨和碳酸化合物混合而得到的,在锂过渡金属氧化物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氧化钨,在氧化钨表面的一部分中具有混合的碳酸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在使用经过大气曝露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也抑制初始充电容量的降低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正极和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本实验例中使用的三电极式试验电池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10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