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高摩擦缓冲管接触的光纤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2275.2 | 申请日: | 2015-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阿德拉·史密斯·巴卡;安·杰曼·布兰吉耶;杰森·克莱·赖尔;安德雷·尼古拉耶维奇·列万多夫斯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吴启超 |
地址: | 美国北卡***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摩擦 缓冲 接触 光纤 电缆 | ||
1.一种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包括:
电缆主体,其包括内表面,所述内表面限定所述电缆主体内的通道;
第一芯元件,其定位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一芯元件包括:
第一管,其包括外表面、内表面和由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内表面限定的通道;以及
光纤,其定位在所述第一管的所述通道内;
第二芯元件,其定位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通道中,所述第二芯元件包括:
第二管,其包括外表面、内表面和由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内表面限定的通道;以及
光纤,其定位在所述第二管的所述通道内;
细长杆,其定位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通道中,所述细长杆包括外表面;以及
摩擦结构,其定位在所述电缆的所述通道内,所述摩擦结构增加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外表面、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和所述细长杆的所述外表面中的至少两者之间的摩擦,其中所述摩擦结构增加摩擦,使得如绞拧器试验所测定,在150N/cm负载下,所述细长杆的径向位移小于1.0mm并且大于0.2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摩擦结构沿着所述第一管的所述外表面并且沿着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定位,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不附着在一起,使得允许所述第二管相对于所述通道内的所述第一管移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摩擦结构包括一系列砂砾颗粒,其嵌入在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中并且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延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均由第一聚合物材料形成,其中所述摩擦结构包括一系列聚合物突出部,其附着到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其中所述聚合物突出部由不同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材料的第二聚合物材料形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摩擦结构包括一系列凹槽,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的每一个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一系列凹槽各自沿着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外表面形成不规则、非重复的图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摩擦结构沿着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定位,并且包括以下的至少一个:砂砾颗粒,其嵌入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并且从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延伸;聚合物突出部,其附着到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和一系列凹槽,其形成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摩擦结构增加摩擦,使得如绞拧器试验所测定,在150N/cm负载下,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内表面的相对部分之间的径向距离的最大减小量小于0.7m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如在ASTM D1894-14下所测定,所述摩擦结构在所述电缆主体的所述内表面与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的所述外表面之间产生的动摩擦系数大于0.1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压挤性光通信电缆,其中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是缓冲管,其外径在2.0mm与2.25mm之间,并且壁厚在0.25mm与0.35mm之间,其中所述电缆主体的厚度在1.2mm与1.5mm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康宁光电通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22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纳米材料均匀分散装置
- 下一篇:带电纳米材料悬浮分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