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耳道内助听器和无线遥控器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54340.5 | 申请日: | 2015-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75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阿德南·沈聂 | 申请(专利权)人: | 智听医疗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25/00 | 分类号: | H04R25/00;G08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道内 助听器 无线 遥控器 使用方法 | ||
本公布描述了在手动启动并且开关置于耳屏后、外耳腔中时,无线遥控耳道助听器的系统和方法的例子。在一些例子中,横向端包括一个或多个手动开关、无线天线和电池。在一些例子中,无线电子设备包括低能蓝牙能力。配对的装置可为任何具有无线控制能力的装置,例如电子锁、恒温器、电子照明、电话、厨房用具、医疗警报系统、电视、医疗装置和智能玻璃。耳道助听器的隐形和安全配戴可以使助听器使用者享受正常的生活方式,包括锻炼。并能与多项无线控制的装置分别配对执行功能。
前后参照相关申请
本申请提交于2014年8月15,并依美国专利法第119条主张此标题为「耳道内助听器和无线遥控器使用方法」的暂时案编号.62/037,616的较早申请日优先权。为任何目的,本文所提及的整体内容将特此并入上述临时申请。
技术领域
在此描述有关助听器的例子,包括特定的耳道内助听器,能以无线驱动或控制身边的助听器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耳道10通常是狭窄和曲折的。从耳道口11到鼓膜15大约距离26毫米。耳道10的侧面区域由于皮肤下方的软骨组织16被称为软骨区12。而位于中间接近鼓膜15的部分,由于下方的硬骨组织17,其被称为硬骨区13。第一个明显的弯曲大约位于耳道10的出口11(图1)。外耳腔5刚好位于耳屏3后面以及耳道10的外面。第二个明显的弯曲大约位于硬软骨连接处8并且恰巧隔开软骨区12及硬骨区13。耳道10内的两个弯曲形成了明显的S型。在耳道10外隐藏耳屏3向后突出的隆起之后的就是外耳腔5。耳道10和外耳腔5通常因为耳屏3的存在而无法从前面和侧面看到,且由于耳廓的存在从后面也无法看见。因此,助听器设计放置进耳道10和外耳腔5内,十分有利于隐藏式配戴。耳道10的尺寸和轮廓在不同人之间差异非常显著。
将耳道助听器放置在耳内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任务。由于微型信道装置地的置入和操纵有一定的困难度,特别是当微型装置要被放入耳道10深处时。然而,通常会希望能将助听器放置在耳道10内以达到各种优点,包括降低声音的遮挡效应、减少变形、降低与接受器(或扬声器)的共鸣以及改善对高频的反应。耳道内助听器有一个广为人知的优点是美观。由于一些种类的助听器例如耳内式(ITE)或耳后式(BTE)会被看见,许多听障者不愿意配戴助听器。
将听力装置放置在耳道10内在电子音效上有许多优点(例如降低声音的遮挡效应、提高能量使用效率、减少失真、减少接收器共鸣和改善对高频的响应)。耳道助听器可以完全或部分的置入耳道内。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无论是部分或全部置入耳道内的助听器,都可以被称为耳道助听器。包括在助听器产业中称为全耳道式(CIC)和耳内式(ITC)类型的助听器。
耳道助听器上的开关通常很难触及或被启动。这些开关对于有敏感度限制的人来说是很麻烦的。助听器的开关通常利用较大的听力装置例如BTEs和ITEs来接触和操作,并用手动操作以解决敏感度限制的问题。
现在的助听器包括了无线接收发射各种信号的能力。这些信号包括电话音频、消费电子产品音频和(或)编码信号。在某些例子中,助听器能透过无线连接到计算装置例如行动装置或个人笔电。在一些例子里,无线助听器与转接设备连接。转接设备从一个助听器之外的发源器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将信号再传或转拨到转接设备附近的助听器。
发明内容
听力系统包括耳道助听装置和运算装置。耳道助听设备包括中间部分、旁侧部分和无线电子装备。在一些例子中,耳道助听器可以被模块化。中间部分可能包括扬声器。中间部分可以被设置为置入耳道内部。在一些例子里,中间部分可能包括能产生可听信号的声音处理器。而扬声器则被设置在耳道内以提供可听信号。
旁侧部份包括无线天线和开关。在一些例子中,横向部分包括电池。开关则设在旁侧部份上,使中间部分放置在耳道内时,开关会位于耳朵的外耳腔中。开关可以被设置在耳屏之后。且开关可以被设定为手动启动。在一些例子中,旁侧部分包括手柄,且开关设置于手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智听医疗公司,未经智听医疗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4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音频的控制信号表征来配置听力假体声音处理器
- 下一篇:音频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