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力偶合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56965.5 | 申请日: | 2015-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62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佳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主分类号: | F16H45/02 | 分类号: | F16H45/02;F16D3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玉昌峰,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力偶合器(fluid coupling)。
背景技术
液力偶合器在内部具有叶轮以及涡轮,并经由内部的工作油传递扭矩。叶轮固定于前盖,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输入该前盖。涡轮在流体室内与叶轮相对地配置。若叶轮旋转,则工作油从叶轮流向涡轮,使涡轮旋转,从而输出扭矩。
锁定装置配置于涡轮与前盖之间。锁定装置通过将涡轮与前盖机械式地连结,从而从前盖向涡轮直接传递扭矩。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液力变矩器为了缩小其尺寸,省略了锁定装置的设置。其结果,能够缩小该液力变矩器在轴向上的尺寸。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3/023038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上述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省略锁定装置而具有能够在轴向上移动的涡轮。而且,该液力变矩器在涡轮与叶轮之间具有摩擦件,以便涡轮与叶轮摩擦卡合。通过使涡轮向叶轮侧移动,使涡轮与叶轮经由摩擦件而摩擦卡合,从而能够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直接传递到涡轮、即进行锁定。
在一般的锁定装置中,通过使涡轮向前盖侧移动而进行锁定。与此相对地,在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中,使涡轮向叶轮侧、即与前盖相反的一侧移动,由此进行锁定。为此,产生专利文献1的液力变矩器中的为了锁定而供给的流体的供给方向与一般的液力变矩器不同这一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无需变更锁定时的流体的供给方向即可实现紧凑化的液力偶合器。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面所涉及的液力偶合器能够绕旋转轴旋转。该液力偶合器包括前盖、叶轮、输出轴部件、涡轮以及离合器。扭矩输入前盖。叶轮具有叶轮壳和叶轮片。叶轮壳固定于前盖。叶轮片安装于叶轮壳。输出时部件能够绕旋转轴旋转,并输出扭矩。涡轮具有涡轮壳、涡轮片、连结部以及活塞部。涡轮壳支承于输出轴部件。另外,涡轮壳能够沿轴向在输出轴部件上滑动。涡轮片安装于涡轮壳。连结部从涡轮壳朝向前盖延伸。活塞部从连结部沿径向延伸。离合器配置于活塞部与前盖之间。
根据该构成,通过使涡轮向前盖侧移动,使得活塞部与前盖经由离合器而卡合。其结果,来自前盖的扭矩经由离合器直接向涡轮传递。这样,在本申请发明的液力偶合器中,在锁定时,涡轮向前盖侧移动,因此,流体的供给方向与一般的液力偶合器的情况相同。
另外,活塞部经由连结部而连结于涡轮壳。即,活塞部经由涡轮壳而支承于输出轴部件,因此,无需在活塞部的径向内侧设置用于支承活塞部的部件。为此,能够将液力偶合器的尺寸缩小相当于活塞部的径向内侧的空间的大小。
优选的是,液力偶合器还包括减振机构。减振机构将涡轮与输出轴部件以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连结。
优选的是,减振机构具有保持部件和弹性部件。保持部件与输出轴部件一体地旋转。弹性部件保持于保持部件。
优选的是,涡轮还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一卡合部从涡轮壳向弹性部件延伸。
优选的是,涡轮还具有第二卡合部。第二卡合部从活塞部向弹性部件延伸。
优选的是,离合器是安装于活塞部的摩擦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液力偶合器,无需变更锁定时的流体的供给方向即可实现紧凑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图2是变形例1所涉及的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作为本发明的液力偶合器的实施方式的液力变矩器100进行说明。图1是液力变矩器的概略图。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是指液力变矩器100的旋转轴O的延伸方向。另外,径向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径向。另外,周向是指以旋转轴O为中心的圆的周向。图1的左右方向与“轴向”同义。需要注意的是,虽未图示,但在图1的左侧配置有发动机,在图1的右侧配置有变速器。
如图1所示,液力变矩器100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该液力变矩器100包括前盖1、叶轮(impeller)2、输出轴部件3、涡轮4以及离合器5。另外,液力变矩器100还包括定子6以及减振机构7。
前盖1被输入来自发动机的扭矩。详细地说,前盖1具有圆板部11和筒状部12。筒状部12从圆板部11的外周端部向变速器侧延伸。
叶轮2具有叶轮壳21和多个叶轮片22。叶轮壳21固定于前盖1。详细地说,叶轮壳21焊接于前盖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569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