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61353.5 | 申请日: | 2015-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26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横山阳平;斋藤雄一;加藤林太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香港航空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1 | 分类号: | H01R13/41;H01R13/648;H01R24/6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杨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其被构造为将一个连接对象(其是平板状信号传输介质)电连接到另一连接对象,更具体地说,涉及包括布置在两个平行平面中的每一个上的多个触头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类型的连接器,例如,已知通用串行总线(USB)标准连接器和高清多媒体接口(HDMI)(商标)标准连接器。这种现有技术的连接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
在本说明书中,与连接器相关的方向定义如下。由D1表示从主体连接器移除被预先装配到主体连接器上的配合连接器的方向。当配合连接器被装配到主体连接器时,由与D1相反的D2表示配合连接器朝向主体连接器的移动方向。由D3表示将主体连接器装配到电路板的方向。由D4表示与D3方向相反的方向。当D1,D2,D3和D4分别表示来自连接器的向前,向后,向上和向下方向时,连接器的向左方向由D5表示,连接器的向右方向由D6表示。关于与连接器有关的方向,参考图1等图。
如图16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300包括外壳301,主体形成部件(专利文献1中称为“连接器壳体”)302,下触头组303和上触头组304(触头组在专利文献1中被称为“端子”)。主体形成部件302包括从基部305水平突出的端子支撑件306。多个端子插入孔307形成在端子支撑件306的上表面的接合部分中,以便贯穿基部305并沿着端子支撑件306的上表面延伸。上触头组304的触头被压配到端子插入孔307中,并以预定的间距彼此平行地布置在端子支撑件306的上表面(方向D3侧的表面)上。类似地,多个端子插入孔308(未示出)形成在端子支撑件306的下表面(方向D4侧的表面)(未示出)的接合部分中,以便贯穿基部305并且沿着端子支撑件306延伸。下触头组303的触头被压配到端子插入孔308中,并且以预定的间距彼此平行地布置在端子支撑件306的下表面上。如上所述,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300中,下触头组303的触头和上触头组304的触头通过被压配到端子插入孔307和308中而被保持在连接器300中的预定位置中。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7所示,锁定突出部分312被形成于每个触头的一部分上,当下触头组303的触头和上触头组304的触头被压配到主体形成部件302中时,每个触头的所述一部分被保持在端子插入孔307和308中。也就是说,锁定突出部分312被形成在每个触头的压配部311的下表面上。利用这种构造,连接器300增加了保持力,该保持力被施加在压配部311和围绕每个端子插入孔307和308的上,下,右和左侧的四个壁表面中的下壁面之间。
此外,如图18所示,突出部分313形成在压配部311的两个侧面上。通过这种构造,连接器300增加了保持力,该保持力被施加在每个端子插入孔307的左右壁面314和315中的每一个和下触头组303或上触头组304的触头的每个侧面之间。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11-113801,第0017至0023段,第0028至0030段,图2和图8。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锁定突出部312和突出部313形成为增加保持力。然而,每个触头的保持力单独地增加。因此,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连接器中,各个触头的保持力可以不同。
通常,当连接器待被装配到配合连接器时,配合连接器的触头施力以沿D2方向推动连接器的触头。即使假设配合连接器的触头对连接器的触头均匀地施力,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中,相应触头的保持力也可能不同。因此,存在以较弱的力被保持的触头沿方向D2从原始保持位置移位的担忧。此外,存在触头不仅被移动而且由于移动而变形的担忧,并且还存在触头从主体形成部件滑出的担忧。实际上,由配合连接器的触头施加到连接器的触头的力是不均匀并且可能彼此不同。因此,存在如下的情况:较强的推力被施加到以较弱的力保持的触头。在这种情况下,在配合期间,由匹配连接器的触头施加的推力的影响可能变得更加显著。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增加保持多个触头的保持力。
问题的解决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香港航空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香港航空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3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