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焊接接头、汽车部件、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及汽车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1499.X | 申请日: | 2015-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219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9 |
发明(设计)人: | 丸山直纪;内藤恭章;米村繁;宫崎康信;桑山卓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B23K26/21;B23K26/322;C21D9/50;C22C38/5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白丽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金属 激光焊接接头 汽车部件 氧化物系夹杂物 维氏硬度计 化学组成 平均硬度 多片 钢板 制造 | ||
该激光焊接接头是具有设置于多片钢板之间的焊接金属的激光焊接接头,其中,上述焊接金属的化学组成具有规定的成分,并且上述焊接金属的平均硬度以维氏硬度计为350~540,在上述焊接金属中,直径为2μm~50μm的气孔的分布密度为5.0个/mm2以下,在上述焊接金属中,直径为3μm以上的氧化物系夹杂物的分布密度为0.1~8.0个/mm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焊接接头、汽车部件、激光焊接接头的制造方法及汽车部件的制造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4年11月19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4-234957号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汽车领域,为了提高车体的轻量化及碰撞安全性,作为骨架用、行走部分用、及面板用的构件,使用高强度钢板的需求提高。伴随于此,开发了具有与以往的低强度钢板相匹敌的成型性的高强度钢板,并实际被利用于汽车的车体(以下简称为车体)中。
以往,车体是将多个部件通过点焊或弧焊进行接合而组装的,上述多个部件是通过将钢板进行压制成型而得到的。另一方面,近年来,以车体的部件件数削减及车体的进一步的轻量化为目的,在车体制造中利用了拼焊板(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拼焊板是指将板材(以下也称为“拼焊板材”)压制成型为所期望的形状的施工方法,上述板材是利用对焊将材质、板厚、抗拉强度等不同的多片金属板一体化而得到的。在制造拼焊板材时的对焊中,一般使用激光焊接。
然而,若对将高强度钢板彼此进行激光焊接而得到的拼焊板材进行伴随严格的拉深及弯曲的压制成型,则在焊接金属中产生裂纹成为问题。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通过激光焊接而制造的拼焊板材中,在焊接的始端部或终端部中产生由收缩(shrinkage)引起的应力集中,有时拼焊板材发生断裂。
另一方面,在非专利文献2中关于弧焊记载了:在焊接金属中存在氢的情况下,氢集聚在由焊接而产生的应力集中部,产生所谓的延迟断裂。已知该延迟断裂能够通过焊接前的预热或焊接后的热处理而抑制。
此外,在专利文献1~3中公开了用于防止焊接接头中的裂纹的产生的技术。具体而言,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将对接部进行弧焊而得到的焊接钢管中,通过使焊接金属的氢浓度变成一定值以下,能够抑制扩管或缩管矫正时的氢脆裂纹的产生。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通过使用了填充焊剂金属丝的气体保护弧焊而形成的焊接金属中,通过将化学组成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同时将残留奥氏体粒子的个数密度及体积分率控制在规定值以上,耐氢脆敏感性得到改善。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通过降低铸坯的厚度方向上的中心部的气孔体积,能够提高由铸坯得到的钢板的耐氢诱发裂纹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381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1764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36496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テーラードブランク材の溶接と成形(拼焊板材的焊接和成型)”、新日铁技报、2003年、第378号、p.35-39
非专利文献2:“接合·溶接技術Q&A1000(接合·焊接技术Q&A1000)”、Q-04-01-01、[online]、1999年、一般社团法人日本焊接协会、[2014年9月24日检索]、互联网<URL:http://www-it.jwes.or.jp/qa/details.jsp?pg_no=00400100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未经新日铁住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1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回正式模型交通工具
- 下一篇: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