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DC/DC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4003.4 | 申请日: | 2015-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51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桧垣优介;近藤亮太;山田正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M3/28 | 分类号: | H02M3/28;H02J1/00;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蕾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 转换器 | ||
在变压器(3)的第1绕组(3a)与直流电源(1)之间连接第1开关电路(5)、在第2绕组(3b)与电池(2)之间连接第2开关电路(8)来构成DC/DC转换器(100)。控制电路(20)具备:第1电路(31),以使充电电流的检测值与指令值的差分变小的方式进行反馈控制;以及第2电路(35),根据检测值以及指令值而校正第1电路(31)的控制输入输出的一方。而且,控制电路(20)在电池充电时,控制第1对角元件相对第1开关电路(5)内的第1基准元件的驱动相位的相移量(θ1)和第2开关电路(8)内的第2对角元件相对第1开关电路(5)内的第1基准元件的驱动相位的相移量(θ2)。由此,针对电力传输方向的变化及急剧的负荷变动实现高的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变压器使一次侧与二次侧绝缘的DC/DC转换 器,特别涉及在两个直流电源之间进行电力传输的DC/DC转换器。
背景技术
以往的双向DC/DC转换器进行第1直流电源与第2直流电源之 间的双向的电力传输,具备:变压器;第1转换器部,具有多个半导 体开关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1直流电源与上述变压器的第1绕组之 间,在直流和交流间进行电力变换;第2转换器部,具有多个半导体 开关元件,被连接于上述第2直流电源与上述变压器的第2绕组之间, 在直流和交流间进行电力变换;以及控制电路,控制上述第1、第2 转换器部内的各上述半导体开关元件。上述第1、第2转换器部具有: 电容器,与各上述半导体开关元件并联连接;以及第1、第2电抗器, 与交流输入输出线连接。而且,上述控制电路在从上述第1直流电源 向上述第2直流电源进行电力传输时,利用上述第1电抗器进行控制, 以使得上述第1转换器部内的各上述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零电压开 关,在上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压比上述变压器的上述第2绕组所产生 的电压高时,使用上述第2电抗器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2转换器 部进行升压动作。另外,在从上述第2直流电源向上述第1直流电源 进行电力传输时,利用上述第2电抗器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2转 换器部内的各上述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零电压开关,在上述第1直流 电源的电压比上述变压器的上述第1绕组所产生的电压高时,使用上 述第1电抗器进行控制,以使得上述第1转换器部进行升压动作(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13/1216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如上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双向DC/DC转换器是隔着变压器而对 称的简易的电路结构,无论电力传输方向如何都能够进行零电压开 关,并且能够通过简单的控制实现双向电力传输。但是,有时在电力 传输过程中变压器电流的极性发生调换而产生逆电流,对电力传输无 益的无效电力有可能增大。另外,有时由于防止短路时间等的影响而 发生响应延迟、传输电力对指令值的响应性极度地劣化,难以针对电 力传输方向的变化或急剧的负荷变动而使传输电力快速地变化来跟 踪指令值。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 如下DC/DC转换器:能够利用简易的电路结构在宽的电压范围中防 止变压器电流的逆流而进行电力传输,能够实现低损耗化。另外,其 目的在于即使针对急剧的负荷变动、以及在电力传输方向变化的情况 下也能够使传输电力快速地变化,得到适应性高且可靠性高的输出控 制。
本发明的DC/DC转换器进行第1直流电源与第2直流电源之间 的电力传输,具备:变压器;第1转换器部,包括基于两个桥电路的 全桥电路,该两个桥电路具备分别连接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多个半导体 开关元件,所述第1转换器部连接于所述第1直流电源与所述变压器 的第1绕组之间;第2转换器部,包括基于两个桥电路的全桥电路, 该两个桥电路具备分别连接有反并联二极管的多个半导体开关元件, 所述第2转换器部连接于所述第2直流电源与所述变压器的第2绕组 之间;第2电抗器,与所述第2转换器部的交流输入输出线连接;以 及控制电路,根据输入输出到所述第2直流电源的电流的电流检测值 与电流指令值的差分电流值而运算输出占空比,对所述第1转换器部、 第2转换器部内的各所述半导体开关元件进行驱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4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