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提供可选充电电压的装置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4238.3 | 申请日: | 2015-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50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A·贝比;S·帕拉塔班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尔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1M10/4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黄嵩泉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提供 可选 充电 电压 装置 方法 | ||
在实施例中,一种装置包括检测器逻辑,所述检测器逻辑具有第一谐振频率。所述检测器逻辑用于接收具有电力管理信号频率的电力管理信号,并且用于提供对所述电力管理信号频率是否位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的第一频率差内的指示。所述装置还包括切换信号逻辑,所述切换信号逻辑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管理信号频率位于所述第一谐振频率的所述第一频率差内的所述指示而激活第一切换信号,以便使电力适配器电路系统将输出电压从第一电压变成不同于所述第一电压的第二电压。描述并要求保护其他实施例。
技术领域
所述领域为电力输送。
背景技术
如平板计算机和移动电话等便携式设备(PD)可以使用微型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或C型USB端口来进行充电以及数据传递。例如,通过微型USB或C型USB端口进行充电可以在5V,1.5A(例如,7.5W)下完成,并且可能需要长时间来充电。进一步,如果当充电时设备是活跃的,则充电时间可能比充电期间设备不是活跃的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装置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中,交流电(AC)电力适配器可以包括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可以使电源能够以可选速率(例如,以标准(本文中还称为“正常”)速率(例如,5V,1.5安培)以及比标准速率更高的速率)对便携式设备充电。实施例可以使能够以相对低成本的实现方式以比标准速率更高的速率充电,并且不在AC电力适配器中增加集成电路。
在实施例中,USB专用充电AC适配器可以利用便携式设备握手并且可以使USB充电电压能够从第一电压水平(例如,5V)增大到第二电压水平(例如,12V),这可能导致经由USB端口对便携式设备进行快速充电。可以经由在定义的频率谐振下的电感器-电容器(L-C)储能电路来实现AC适配器对兼容便携式设备的检测。可以以比例如使用AC适配器中的专用集成电路(IC)来标识兼容便携式设备更低的成本来实现使用L-C储能电路来标识兼容便携式设备。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多个L-C储能电路来使能够在多个电压水平中的任何电压水平下充电,例如,不影响USB通信。可以使能够在更高电压水平下充电,不论便携式系统处于关闭模式中或活跃模式中。使用一个或多个L-C储能电路可以与例如USB BC1.2和USB电力输送(PD)规范相兼容。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100的框图。装置100包括USB AC适配器110和便携式设备150,所述便携式设备包括电力管理逻辑120和片上系统(SOC)130。USB AC适配器110经由USB连接器140连接至便携式设备150。
USB AC适配器110包括AC/DC转换器112和检测器114。在便携式设备150中,电力管理逻辑120包括USB充电器接口122、状态/配置寄存器124、USB开关126、信号发生器逻辑152、电流计154(例如,电流测量逻辑)、以及USB端口140。USB端口140可以是例如微型AB端口、C型端口或另外的USB端口。
在实施例中,充电电压通过USB端口140从第一充电电压变成第二(例如,更高)充电电压可以如以下发生。(在其他实施例中,执行的动作的顺序可以改变。)
USB适配器110可以耦合至AC电源102。当USB适配器110耦合至AC电源102时,USB适配器110可以将第一电压(例如,5V)驱动至USB端口140。可选地,可以仅在USB适配器110的CC引脚上检测到面向上游的端口(UFP)下拉(例如,在从USB端口140处输出的线142处检测)之后使能电力管道VBUS(V总线)122。在一些实施例中,USB适配器110表现类似于BC1.2DCP适配器,并且符合BC1.2DCP适配器规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尔公司,未经英特尔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4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