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浮力传递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5146.7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0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1 |
发明(设计)人: | 堤一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7/02;B22C21/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海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具 空腔部 浮力 泡沫模型 开口部 棒部 铸型 传递 填充 配置 成品状态 叶片部 硬化性 外部 板状 棒状 上浮 铸件 连通 铸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力传递夹具,能够抑制填充到泡沫模型的内部的型砂上浮,从而铸造成品状态良好的铸件。浮力传递夹具(1、101)具有:棒状的棒部(2),其经由设于泡沫模型(12)而使铸型(11)的外部与空腔部(13)连通的开口部(14)从铸型(11)的外部配置至空腔部(13)的内部,并且配置在填充到空腔部(13)以及开口部(14)的硬化性的砂内;以及板状的叶片部(3),其被设为与棒部(2)连续,且配置在型砂(15)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铸造铸件的消失模铸造方法中使用的浮力传递夹具。
背景技术
针对基于通常的砂型铸造的方法,提出了多种铸造尺寸精度优异的铸件的方法。例如开发了熔模铸造法(也被称作失蜡铸造)、石膏铸型铸造法、消失模铸造法等。
消失模铸造法是指如下方法:在将向泡沫模型的表面涂布涂层剂而成的铸型埋入到型砂中之后,朝铸型内注入金属的熔液,使泡沫模型消失而置换成熔液,由此铸造铸件。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根据模型的模量(模型的体积÷模型的表面积)设定铸造时的浇铸时间的消失模铸造法。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057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通常的型腔铸造法中,在制作具有内部空间的铸件的情况下,如作为侧视剖视图的图10所示,在形成于上模21与下模22之间的空腔23内配置与铸件的内部空间相当的形状的被称作砂芯24的砂型。但是,如作为侧视剖视图的图11所示,在铸造中,砂芯24被熔液包围,沿着铅垂方向受到浮力。因此,若不存在支承砂芯24的支承部分,则砂芯24会上浮。若砂芯24上浮,则会制作出内部空间的位置偏移的铸件。
因此,如作为侧视剖视图的图12所示,在砂芯24上设置沿着水平方向突出的被称作芯头的剩余部25,经由剩余部25利用上模21与下模22支承砂芯24,由此防止砂芯24的上浮。
另一方面,在消失模铸造法的情况下,在泡沫模型的内部填充型砂来制作内部空间的形状,但无法在产品外的部分设置芯头来支承填充到泡沫模型的内部的型砂。因此,在铸造中,填充到泡沫模型的内部的型砂被熔液包围,产生沿着铅垂方向受到浮力而上浮的“漂芯”。
因此,如作为侧视剖视图的图13所示,在泡沫模型12的上部设置使被型砂15包围的泡沫模型12的外部与泡沫模型的内部连通的宽广的开口部分17,对填充到泡沫模型12的内部的型砂16赋予浮力以上的载荷。由此,防止填充到泡沫模型12的内部的型砂16的上浮。但是,在要铸造的铸件的形状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无法在泡沫模型12上设置宽广的开口部分17,无法采用消失模铸造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填充到泡沫模型的内部的型砂上浮、从而制造成品状态良好的铸件的浮力传递夹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浮力传递夹具,其应用于消失模铸造方法,在所述消失模铸造方法中,在将向内部具有空腔部的泡沫模型的表面涂布涂层剂而成的铸型埋入型砂中之后,朝所述铸型内注入金属的熔液,使所述泡沫模型消失而置换成所述熔液,由此铸造铸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棒状的棒部,其经由设于所述泡沫模型而使所述铸型的外部与所述空腔部连通的开口部从所述铸型的外部配置至所述空腔部的内部,并且配置在填充到所述空腔部以及所述开口部的硬化性的砂内;以及板状的叶片部,其被设为与所述棒部连续,且配置在所述型砂内。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未经株式会社神户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51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单相CuO纳米片阵列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罐盖用树脂被覆金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