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5236.6 | 申请日: | 2015-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48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小村慎吾;北川祐也;柴田祐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139 | 分类号: | H01M4/139;H01M4/36;H01M4/66;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袁波;刘继富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用电 制造 方法 | ||
这里提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含在集流体(12)上图案涂敷粘合剂液(21d)而形成粘合剂涂层(16)的工序、和向粘合剂涂层(16)上供给造粒颗粒(32)的工序。粘合剂涂层(16)是以带状的涂敷部(16a)与带状的未涂敷部(16b)交替地邻接的方式在集流体(12)上间歇地形成。涂敷部(16a)的宽度t1、未涂敷部(16b)的宽度t2以及造粒颗粒(32)的平均粒径R满足0.53R≤t1≤10R;0.66R≤t2≤10R;0.2≤t1/t2≤3.75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
另外,本国际申请基于2014年11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4-238766号来要求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作为参照纳入到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典型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所使用的电极在集流体上具有包含活性物质的活性物质层。通常,活性物质层是在将浆液状组合物涂敷在集流体的表面并使其干燥后通过进行压制来制造的,该浆液状组合物是使活性物质分散在液状介质中而成。此外,还已知有不使用液状介质而通过粉体成型来制造电极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内容:在集流体上对粘结材料(粘合剂)涂液进行图案涂敷而形成粘结材料涂敷部和粘结材料未涂敷部,之后通过在其上堆积将活性物质颗粒和粘结材料造粒而成的造粒颗粒的粉体并进行压制来制造电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07849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该电极的制造方法中,在使造粒颗粒的粉体堆积而成型的情况下,有时为了使单位面积重量均匀而用辊状或者刀片状的刮取器使粉体平整。在该平整工序中,典型的是将供给到集流体上的造粒颗粒的粉体向集流体和刮取器的间隙引导,使用该刮取器进行平坦化。在使用该刮取器进行平整时,由于堆积的粉体在集流体上滑动,可能发生没有恰当地进入集流体和刮取器的间隙,供给量(进而单位面积重量)产生偏差的情况。特别是在为了提高生产率而提高成型速度的情况下,粉体在集流体上容易滑动,单位面积重量容易产生偏差。
针对这一点,为了防止粉体的滑动,可以考虑增加涂敷在集流体上的粘结材料(粘合剂)的量来提高集流体与造粒颗粒的密合性(粘结性),但是在仅增加粘合剂的量的情况下,由于粘合剂作为电阻成分发挥作用,所以导致电池电阻增大。希望在抑制电阻的增大的同时提高集流体与造粒颗粒的密合性。本发明正是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这里提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电极的制造方法包含在集流体上图案涂敷粘合剂液而形成粘合剂涂层的工序、向所述粘合剂涂层上供给包含活性物质颗粒和粘合剂的造粒颗粒的工序、对向所述粘合剂涂层上供给的所述造粒颗粒进行平整的工序、以及对所述平整后的造粒颗粒进行压制的工序。这里,所述粘合剂涂层是以涂敷所述粘合剂液而形成的带状的涂敷部和没有涂敷所述粘合剂液的带状的未涂敷部交替地邻接的方式在所述集流体上间歇地形成。并且,在将所述涂敷部的宽度设为t1,将所述未涂敷部的宽度设为t2,将所述造粒颗粒的平均粒径设为R的情况下,以下的关系式(1)~(3)成立:
(1)0.53R≤t1≤10R;
(2)0.66R≤t2≤10R;
(3)0.2≤t1/t2≤3.75。
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在抑制电阻的增大的同时,使造粒颗粒的粉体均匀地平整,容易将单位面积重量不均抑制得很低。
在这里公开的制造方法优选的一个方式中,所述涂敷部的宽度t1和所述造粒颗粒的平均粒径R满足0.53R≤t1≤2R。如果这样,则能够以更高的水平兼顾高单位面积重量精度和低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瑞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瑞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52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预制保温墙板构造及墙板连接组件
- 下一篇:具有承压滑动特性的阻尼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