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刀片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66211.8 | 申请日: | 2015-12-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000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A.基梅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27/14 | 分类号: | B23B2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郭帆扬;宣力伟 |
地址: | 德国普***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刀片 切削棱边 下棱边 棱边 后角面 切削角 上棱边 侧面 倒角 后角 防护 切削加工 过渡处 棱角 拉削 刀具 环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片(1),其用于安装在载体刀具中用于切削加工工件,该刀片带有上侧(2)和下侧(3)且带有连接上侧(2)和下侧(3)的侧面(4),其中,在从上侧(2)到侧面(4)的过渡处布置有带有邻接到刀片(1)的上侧(2)处的上棱边(6)和邻接到侧面(4)处的下棱边(7)的环绕的防护倒角(5),其中,上棱边(6)形成切削棱边(9)和切削角(10)且下棱边(7)在切削棱边(9)的区域中过渡到带有3°至11°的棱边后角的切削棱边‑后角面(8)中。为了在拉削的情形中改善棱边稳定性,提出了,在切削角(10)的区域中防护倒角(5)的下棱边(7)过渡到带有3°至5°的棱边后角的棱角‑后角面(11)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刀片,其用于安装在载体刀具中用于切削加工工件,该刀片带有上侧和下侧且带有连接上侧和下侧的侧面,其中,在由上侧至侧面的过渡处布置有带有邻接到刀片的上侧处的上棱边和邻接到侧面处的下棱边的环绕的防护倒角,其中,上棱边形成切削棱边和切削角且下棱边在切削棱边的区域中过渡到带有3°至11°的棱边后角的切削棱边-后角面中。
背景技术
此类刀片根据ISO标准(14.08.2015版)对于3°、5°、7°或11°的棱边后角而言是已知的。棱边后角总是环绕地构造,带有或不带有拖曳刀刃(Schleppschneide)(口语中也称为刮刀(Wiper))。
在拉削的情形中,材料以较小的迎角(Anstellwinkel)通过侧向的移动被切下。由于“锋利的刀刃”存在较低的棱边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将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刀片改进成,使得在拉削的情形中改善棱边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由此来实现,即,在切削角的区域中防护倒角的下棱边过渡到带有3°至5°的棱边后角的棱角-后角面中。由此,显著改善刀片的耐用时间,因为稳定的棱边可更好地承受出现的切削压力且因此刀片更不易在刀刃处微断裂,该微断裂最终负面影响性能。刀片优选由PCBN或CBN复合材料构成,然而例如同样可由氧化物陶瓷、氮化物陶瓷或也可由混合陶瓷构成。刀片的该实施方式可实现为全材料(Vollmaterial)、面覆盖地以及棱边或棱角配备地。
棱角半径处于0.2与3.2mm之间、优选地在0.4与1.2mm之间且非常特别优选地为0.8mm。最佳的结果在0.4与1.2mm之间获得,非常特别地为0.8mm。
在刀片的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在棱角-后角面与切削棱边-后角面之间布置有拖曳刀刃(口语中也称为刮刀),其一方面邻接到防护倒角的下棱边处且另一方面邻接到棱角-后角面和切削棱边-后角面处,其中,拖曳刀刃在防护倒角的下棱边处的长度为在0.2与1.0mm之间、优选地在0.4与0.8mm之间且非常特别优选地为0.5mm。拖曳刀刃的长度在很大程度上确定了工件的所需的表面和到这种程度可能的进给速度。
棱角-后角面至拖曳刀刃的过渡可构造成在刀片的上侧处的刀片棱边与棱角半径之间的切线或半径过渡(Radiusübergang)。
在一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刀片具有两个至八个切削角、优选地三个或四个切削角且非常特别优选地为三个切削角。
为了可将刀片夹紧在刀柄(Werkzeughalter)中,优选在上侧、也就是说切屑面上布置圆形的第一夹紧凹腔,其在中间具有球形或者圆形的突起,该突起的顶部处于切屑面下方。利用此类夹紧凹腔可获得最好的固定。此外,刀片夹紧的实施方案同样可相应于在(05.12.2014的)ISO 1832的符号系统中所举出的标准典型的夹紧。
在一实施形式中,同轴于第一夹紧凹腔布置有第二夹紧凹腔,其中,第一夹紧凹腔布置得比第二夹紧凹腔更深且两个夹紧凹腔布置得比切屑面更深。在将该刀片夹紧在刀具中的情形中,刀具的夹紧爪(Spannpratze)被放置在第二夹紧凹腔上且例如以凸出部接合到第一夹紧凹腔中。夹紧爪的支承面相对凹腔的距离因此总是恒定的并且不取决于刀片上侧的研磨或磨削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陶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662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