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收割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0975.4 | 申请日: | 2015-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269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水畑竜也;加藤英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D67/00 | 分类号: | A01D67/00;B60K13/02;B60K13/04;B62D55/10 |
代理公司: | 11432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降低支脚体(71a、71b)的钣金加工等的制造成本、又能实现支脚体(71a、71b)的轻量化的联合收割机。本申请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从行驶机体(1)的前后方向观察时下端侧的左右宽度尺寸变大的扩口状的左右的支脚体(71a、71b);以及沿支脚体(71a、71b)的收割机外侧面延伸设置的左右的辅助支脚体(72a、72b)。借助左右的支脚体(71a、71b)和辅助支脚体(72a、72b)而将左右的履带架(50)连结于行驶机体(1)的左右两侧下方,将左右的行驶部(2)支承于左右的履带架(50)。支脚托架体(75)设置于履带架(50)的上表面侧,将支脚体(71a、71b)的下端侧一体地固接于履带架(50)的侧面和支脚托架体(75)的侧面。将辅助支脚体(72a、72b)的下端侧一体地以面压接的方式压接于支脚托架体(75)的平坦的上表面。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发明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该联合收割机搭载有:割取部,其割取田间的未收割穗秆;以及脱粒部,其对割取穗秆的谷粒进行脱粒。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技术,具备:行驶机体,该行驶机体具有行驶部以及驾驶座席;割取部,该割取部具有割刀;脱粒部,该脱粒部具有脱粒筒;供料室,该供料室将割取穗秆从割取部向脱粒部供给;发动机,该发动机对各部分进行驱动;以及谷粒筛选机构,该谷粒筛选机构对脱粒部的脱粒物进行筛选,并且,连续地割取田间的未割取穗秆并对其进行脱粒。另外,存在如下技术,具备:扩口状的左右的支脚体,从行驶机体前后方向观察,该扩口状的左右的支脚体的下端侧的左右宽度尺寸较大;以及左右的辅助支脚体,该左右的辅助支脚体沿着支脚体的收割机外侧面延伸设置,并且,借助左右的支脚体和辅助支脚体而将左右的履带架(track frame)连结于行驶机体的左右两侧下方,由此对作为行驶部的左右的行驶履带进行装配设置(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6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4112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2048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现有技术中,形成为如下构造:支脚体的下端侧一体地固接于履带架的上表面和侧面的双方,因此,需要确保支脚体的强度而将行驶机体与履带架的连结刚性保持为规定程度以上,从而存在如下问题等:无法容易地实现支脚体的轻量化或成本的降低。此外,在具备形成所述行驶机体的前后延伸设置框架、且将后侧加强板体连结于前后延伸设置框架和后部支脚体的后表面侧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等:若通过简化后部支脚体的加工形状而降低制造成本,则无法容易地确保前后延伸设置框架的支承载荷。另外,在发动机的排气管朝向后方延伸设置于脱粒部与谷粒箱之间的构造中,在谷粒箱被支承为能够向收割机外侧展开的情况下,需要将排气管支承于脱粒部的侧缘部,从而无法容易地简化脱粒部的上部构造,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等:无法以较低的成本构成排气管的支承构造。此外,在经由主空气滤清器和前置空气滤清器而将新空气(外部空气)向发动机导入的构造中,通过钣金加工而形成用于降低因新空气的导入而产生的进气声的共振箱体,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等:无法以较低成本而构成发动机的新空气导入构造,并且无法简单地对共振箱体进行组装。
另外,在具备作为行驶部的行驶履带、且借助驱动链轮、张紧辊以及活动滚轮而将行驶履带张紧架设于履带架的构造中,存在如下问题等:若将防止履带脱落体设置于与张紧辊分离的位置,则张紧部件因行驶履带的异常张紧而破损,从而张紧辊从规定的支承位置移动而导致行驶履带容易脱落。此外,存在如下问题等:所述活动滚轮的支承框架转动而使得固接于履带架的滚轮轴磨损,从而需要滚轮轴的更换等繁琐的维修作业。并且,还存在如下问题等:由于作业者难以意识到驱动链轮的更换时机、且驱动链轮的齿在局部磨损,因此,容易在田地内发生行驶故障,从而无法持续进行收获作业。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欲提供一种研究上述这些现状而实施了改善的联合收割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09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