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眼病的肽和包含所述肽的用于治疗眼病的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1294.X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6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金商在 | 申请(专利权)人: | 珍白斯凯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7 | 分类号: | A61K38/17;A61P27/02;A61P27/06;A61P9/10;A61P17/06;A61P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肖轶 |
地址: | 韩国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治疗 眼病 包含 组合 | ||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用于预防或治疗眼病的药物组合物。更具体而言,公开了包含源自端粒酶并且有效治疗和预防眼病的肽的组合物。所公开的肽、与所述肽的序列具有80%同一性序列的肽、或作为所述肽片段的肽在治疗眼病方面是非常有效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眼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肽和包含所述肽的药物组合物。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对眼病具有治疗作用的肽(作为来源于端粒酶的肽),及用于治疗眼部疾病的包含所述肽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西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导致65岁以上老年人失明的最严重的疾病,据报道,即使在亚洲国家,其也是由于老龄化导致弱视和失明的重要因素。随着近年来的人口老龄化,最近在韩国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逐渐增加。因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为治疗费用方面的社会负担最重的疾病之一。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作为源自脉络膜的新生血管化,其显示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特征性指征,且是因为在由Bruch膜破裂引起的视网膜或视网膜上皮下的空间中所致。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发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病理生理学。然而,各种临床试验和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结果是,尽管在现有技术中已经使用激光治疗、光动力学治疗等来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但目前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抗VEGF抗体)注射已经被确定为主要治疗,并且诸如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抗体药物已在世界各地被用作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剂。
尽管发现目前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主要治疗剂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是有效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作为直接玻璃体内施用治疗剂的注射治疗具有各种限制。因为它们在眼中保持药物作用的时间上有限,所以患者要在最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接受反复的注射治疗。由于脉络膜新生血管持续复发的性质,即使当脉络膜新生血管在临床上得到改善时,对于从业者和患者而言,患者接受无限注射治疗是很大的负担。
另一个问题在于,当反复施用抗VEGF抗体注射时,地图状视网膜萎缩发生的增加。此外,反复的玻璃体内注射治疗具有其限制,因为它们具有各种眼部不良事件的风险,包括诸如结膜下瘀斑等轻微的副作用,及诸如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眼内压升高等严重并发症。
此外,问题还在于与昂贵的抗体注射和注射治疗相关的社会成本、由于频繁的医院就诊导致的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降低以及从业者过度增加的工作量。
然而,另一个大问题是,首先,存在对抗VEGF抗体注射没有反应的患者群。在所述患者群中,即使给某些患者反复注射抗VEGF抗体,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活性从开始就根本没有降低,而某些患者视力没有改善。某些其他患者在开始时对抗VEGF抗体注射有反应,但表现出药效降低的快速耐受。这间接表明有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外的其他因素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病理生理学有关。实际上,据报道,由活性氧(ROS)引起的氧化应激、组织中的炎性反应等与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和生长有关。因此,已经开发了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类固醇等作为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治疗剂,但它们在抗VEGF抗体注射中仍然起辅助作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研究证实端粒酶衍生肽在脉络膜新生血管(其中组织中的炎性反应是重要病理生理学一部分)的动物模型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过实验证明端粒酶衍生肽对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因为所述肽是与常规的抗VEGF抗体注射具有不同机制的药物,所以该肽可以在将来作为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另一种治疗手段,并且也预期适用于除眼部疾病以外的各种炎性疾病,以在炎症的有效治疗中提供巨大帮助,而无任何副作用。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肽的治疗和预防眼病的组合物,所述肽选自包含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肽、与所述氨基酸序列具有80%以上的序列同源性的肽或它们的片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珍白斯凯尔有限公司,未经珍白斯凯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129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