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速万向联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2243.9 | 申请日: | 2015-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10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宫田真秀;友上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NTN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D3/20 | 分类号: | F16D3/20;F16C3/02;F16D3/227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刘影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轴器构件 嵌入 内部部件 联轴器 相反侧 等速万向联轴器 断裂部位 断裂的 移动 收容 施加 | ||
等速万向联轴器具备外侧联轴器构件以及收容于该外侧联轴器构件内的联轴器内部部件。在内侧联轴器构件中嵌入有轴。在外侧联轴器构件的轴嵌入相反侧形成有杯底,该杯底在未施加非平常状态下的冲击的平常状态下限制联轴器内部部件向轴嵌入相反侧的移动。杯底具有因联轴器内部部件向轴嵌入相反侧移动的非平常状态下的冲击而断裂的断裂部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速万向联轴器,特别是机动车、各种工业机械等中使用的动力传递机构即推进轴用等速万向联轴器。
背景技术
在4WD车(4轮驱动车)、FR车(后轮驱动车)中,使用从变速器向差速器传递旋转驱动力的传动轴。而且,以往,为了提高车辆碰撞时的安全性,对于传动轴而言,为了消除冲击力,存在构成为吸收碰撞时的轴向位移的传动轴(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3)。
如图4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构件为传动轴,具备作为驱动轴的钢管轴1、以及经由等速万向联轴器2与钢管轴1连结的从动轴3等。
等速万向联轴器2具备:圆筒状的外侧联轴器构件6,其在内径面具有滚道槽5;内侧联轴器构件8,其在外径面具有滚道槽7;多个滚珠9,其夹设在外侧联轴器构件6的滚道槽5与内侧联轴器构件8的滚道槽7之间且传递转矩;保持器10,其夹设在外侧联轴器构件6的内径面与内侧联轴器构件8的外径面之间且保持滚珠9。
在内侧联轴器构件8嵌入有钢管轴1的端部。在该情况下,在轴1的端部形成有外锯齿部16,并且在内侧联轴器构件8的内径面形成有内锯齿部17,该外锯齿部16与内锯齿部17嵌合。另外,在比内侧联轴器构件8向管材11侧突出的轴突出部安装有挡圈14,实施了轴1的防脱。
外侧联轴器构件6的轴相反侧的开口部与邻接设置的管材11连结,在该开口部侧嵌合有密封板12。即,在外侧联轴器构件6的轴相反侧的开口部侧设置有环状的台阶部13,密封板12压入固定于该台阶部13。另外,外侧联轴器构件6的轴侧开口部由具有橡胶保护罩15的密封装置S堵塞。
在车辆发生冲击时等,在从变速器侧沿轴向作用有碰撞负载Z的情况下,因其反作用而在从动轴3作用有相反的反作用力W。由此,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部件(由内侧联轴器构件8、滚珠9以及保持器10等构成的单元体)相对于管材(配合凸缘)11向管材11侧滑动,如图5所示,橡胶保护罩15破裂,由内部件将密封板12向管材11侧按压,密封板12从台阶部13脱离。由此,暂时吸收冲击。然后,如图6所示,能够允许等速万向联轴器的内部件进一步向管材11侧的移动,从而吸收冲击。
在专利文献2中,密封板为芯骨与橡胶一体化而成的构件。在发生冲击时,密封板允许芯骨与轮辋部的橡胶分离,同联轴器内部部件(由内侧联轴器构件、保持器以及滚珠等构成的部件)一起进入配合凸缘的内部。
在专利文献3中,密封板为芯骨与橡胶一体化而成的构件,在芯骨的中央部设置有贯通孔。在发生冲击时,允许轴突破该橡胶,经由芯骨的贯通孔进入配合凸缘的内部。
即,以往,在发生车辆碰撞时,需要考虑因该传动轴伸出而在车辆上产生有较大的冲击力、管部分呈“く”状压曲而进入车厢内等安全上的问题。因此,为了吸收在发生该碰撞时产生的轴向位移,提出了等速联轴器的内部构件进入配合凸缘的中空部、管部的机构。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609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22747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274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TN株式会社,未经NTN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22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心分离机
- 下一篇:发光结构和具有发光结构的电子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