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2983.2 | 申请日: | 2015-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099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发明(设计)人: | 隈部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G08G1/09 | 分类号: | G08G1/09;H04W4/02;H04W4/46;H04W4/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设备 | ||
车载设备(in‑vehicle unit)包括对象车辆和其周边的多个周边车辆的多个主车辆的各个中所使用,并具备通过车车间通信收发信息的车车间通信器(16a、16b)。对象车辆所使用的车载设备具备:基准值设定部(116b),经由车车间通信器接收基于传感器设备(12a、13a、14a)的输出值所决定的指标即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传感器设备(12a、13a、14a)依次输出通过车车间通信发送来的与多个周边车辆的各个中的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对应的输出值,并根据接收到的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依次设定安装状态指标的基准值;以及其它设备异常检测部(117b),通过对由基准值设定部设定的基准值、和从多个周边车辆中的成为规定的诊断目标的目标周边车辆接收到的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进行比较来检测目标周边车辆中的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的异常。
本申请基于2015年1月1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号2015-6175号,并在此引用其记载内容。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进行无线通信的车载设备(In-vehicle unit)。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对车载设备中所产生的异常进行检测并向中心进行通知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通过车载设备所具备的冲击传感器对车载设备所产生的异常进行检测,并向中心进行通知的技术。
另外,以往已知通过车载设备与其它车辆的车载设备或路侧设备进行无线通信,使得搭载车辆(也称作主车辆)的驾驶员接受各种服务(以下为车载通信服务)的系统。作为一个例子,已知通过车载设备向其它车辆的车载设备或路侧设备发送包含由本设备所具备的卫星测位系统的测位设备所测位出的主车辆位置的信息,使得主车辆的驾驶员接受与主车辆位置对应的车载通信服务的系统。
专利文献1:JP 2007-48302 A
认为在上述的车载通信服务中,车载设备被隐藏在手套箱内等这样的安装状态的异常对通信性能、车载设备所具备的测位设备的测位性能给予影响的可能性较高,给服务的质量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希望检测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的异常。
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是否异常与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检测车载设备的异常的情况不同,仅靠本设备所具备的传感器较难判别。详细而言,仅靠本设备所具备的传感器,较难判别基于伴随路面的恶化而产生的摇晃这个环境因素的、并不仅限于本设备还是仅本设备的异常。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精度良好地检测车载设备向车辆的安装状态的异常。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例,车载设备被提供为在包括对象车辆和其周边的多个周边车辆的多个主车辆的各个中所使用,并具备通过车车间通信收发信息的车车间通信器。对象车辆所使用的车载设备经由车车间通信器接收通过车车间通信发送来的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该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是基于依次输出与多个周边车辆的各个中的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对应的输出值的传感器设备的输出值所决定的指标,上述对象车辆所使用的车载设备具备:基准值设定部,根据接收到的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依次设定安装状态指标的基准值;以及其它设备异常检测部,通过对由基准值设定部设定的基准值、和从多个周边车辆中的成为规定的诊断目标的目标周边车辆接收到的其它设备安装状态指标进行比较来检测目标周边车辆中的车载设备的安装状态的异常。
据此,由于根据通过车车间通信器从多个周边车辆接收到的安装状态指标由基准值设定部依次设定基准值,所以每次能够根据从能够与对象车辆的车载设备进行车车间通信的程度地位于近处的周边车辆接收到的安装状态指标的集合设定基准值。由于该基准值是成为安装状态指标的基准的值,所以在位于对象车辆的近处的周边车辆一律产生由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安装状态指标的变化的情况这样的、产生不限于一部分的周边车辆的变化的情况下,基准值也与该变化对应地变动。另一方面,由于限于一部分的周边车辆的安装状态指标的变化对基准值的影响缓和,所以抑制基准值的变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29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