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收器和通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4703.1 | 申请日: | 2015-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07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中野裕章;大前宇一郎;藤田浩章;阿部雅美;松井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尼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2 | 分类号: | H04B5/02;G06K19/07;H04B1/5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收器 通信 系统 | ||
公开了一种接收装置,该接收装置设置有:负载调制单元,响应于从读取器/写入器发送的载波信号,将通过有源负载调制方式生成的有源负载调制信号回复至读取器/写入器;控制单元,确定有源负载调制信号是否已被读取器/写入器所接收,并且当控制单元确定有源负载调制信号还没被接收到时,控制负载调制单元使得在改变有源负载调制信号相对于载波信号的相位之后重新传输有源负载调制信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使用负载调制进行通信的接收器和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使用射频标识(RFID)的通信系统(即,RFID系统)被称为无线通信技术。例如,该通信系统进行非接触IC卡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系统。在该通信系统中,可以根据通信方向将通信分成两种类型,即,从读写器到卡的通信和从卡到读写器的通信。在两个通信方向上,读写器恒定地振荡载波频率,并且卡基于从该载波频率获得的电力执行发送处理(响应处理)以及接收处理。
此外,近场通信(NFC))已知为无线通信的通信标准。NFC是被承认为国际标准的近场无线通信技术,并且已主要在亚洲国家的诸如交通系统、计费、以及认证的领域中普及。近年来,特别地,期望应用于例如智能手机和可佩带设备,并且期望用于实现功能的组件的小型化。在这些部件中,天线是占用大面积的组件,并且实现天线的小型化的技术已受到了关注。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3-62605
PTL2:日本未经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1-254156
发明内容
在基于NFC的通信中,利用磁场,并且幅移键控(ASK)调制用于从读写器侧至卡侧的通信,而负载调制用于从卡侧至读写器侧的通信(参见PTL1和PTL2)。无源负载调制被称为负载调制方案。无源负载调制是这样一种技术,即当从卡侧发送响应时,通过接通/断开内部负载引起从读写器侧看到的阻抗的变化,并且通过读取读写器侧上的变化来确认调制。
然而,在无源负载调制中,难以将天线小型化。在无源负载调制中,通过改变负载来改变读写器的天线与卡的天线之间的磁场。然而,例如,如果通信距离长或天线小,则耦合系数小,使得通过改变负载引起的磁场的变化小。由于这个原因,需要一定等级或更高等级的耦合系数,并且在如在交通系统中需要一定长度或更大长度的通信距离(例如,大约50mm至大约100mm)的情况下,天线被限于一定尺寸或更大的尺寸。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使用无源负载调制对NFC的可能通信距离进行速率控制。换言之,存在从读写器侧至卡侧的通信成功、但是从卡侧至读写器侧的负载调制通信不成功的情况。
如通过在PTL1中描述的技术所代表的,用于负载调制的大多数措施是通过在接收侧上进行尝试来提高性能。在PTL1中描述的技术是当负载调制电平为高时通过降低放大器增益来提高性能。这不是改善负载调制强度本身的技术。有必要设计一种应用负载调制的方法本身,以便通过在已有的读写器的卡侧进行尝试来提高通信性能。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允许提高通信性能的接收器和通信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接收器,包括:负载调制器,响应于从读写器发送的载波信号,将由有源负载调制生成的有源负载调制信号发送至读写器,以及控制器,判断有源负载调制信号是否已到达读写器,并且在控制器判断出有源负载调制信号还没到达读写器的情况下,在改变有源负载调制信号相对于载波信号的相位之后,控制负载调制器重新发送有源负载调制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系统,包括:读写器,发送载波信号,以及接收器,响应于载波信号,将调制信号发送至读写器,其中,接收器包括:负载调制器,响应于从读写器发送的载波信号,将由有源负载调制生成的有源负载调制信号发送至读写器,以及控制器,在判断出有源负载调制信号还没到达读写器的情况下,在改变有源负载调制信号相对于载波信号的相位之后,控制负载调制器重新发送有源负载调制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尼公司,未经索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47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