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重气力提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5238.3 | 申请日: | 2015-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23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明鲁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MNH株式会社;明鲁焕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A01K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陈国军 |
地址: | 韩国忠清***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重 气力 提升 装置 | ||
根据本实施例的双重气力提升装置包括:基架,其设置于养殖场底面;第一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以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其配置于所述基架上侧,并具有比所述第一气力提升装置低的高度,所述第一及第二气力提升装置中露出水面的装置可以选择性地被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力提升(airlift)装置,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双重(dual)气力提升装置,所述双重气力提升装置配置有多个具有不同高度的气力提升装置,以便在更换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过程中也能形成水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养殖用水交换系统,所述养殖用水交换系统能够改善多个养殖场的养殖用水的水质。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的养殖水槽,所述养殖水槽变形防止装置能够防止由PP(polypropylene,聚丙烯)、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一样的薄的合成树脂材质等形成的养殖水槽的变形。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工厂型养殖场,所述工厂型养殖场能够利用起重机轻而易举地对养殖水槽进行管理,并可以利用废热、地热等对养殖场内部温度进行调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空气供给器,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空气供给器及具备其的气力提升装置,所述空气供给器能够容易地形成为螺旋弹簧形态。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养殖场,更为详细地,涉及一种具有像虾一样的甲壳类的脱壳托架以及脱壳及残余物清扫系统的养殖场。
背景技术
鱼类和虾等养殖方法处于由过去的低密度池塘养殖发展到高密度水槽养殖的转变点,具有设施和运营费负担加重的倾向,因而具有养殖生产费用正在增加的趋势。
在近来经常使用的高密度循环过滤式养殖场中,处于为了供给水中不足的氧气,利用水车、空气供给器等或者,甚至使用液体氧气、高压氧气、氧气发生器等消耗费用非常多的低效率方法运营养殖场的状态。
另外,使用液体氧气等纯氧的情况,为了减少因水中的鱼类产生的有毒的二氧化碳而使用二氧化碳去除装置(de-gassing apparatus),或者为了去除溶解有机物也使用泡沫分离机(skimmer)等。但是,因为这些装置价格高,所以需要很多费用,且在管理及运行这些装置方面也具有需要很多费用的问题。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1-0090665号“利用气力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养殖方法”中公开了一种气力提升装置,所述气力提升装置通过向管内部供给空气,由此,在水流入的同时使得微小的空气泡排出,从而向水中提供空气。
但是,现有的“利用气力提升装置的养殖系统及虾养殖方法”具有以下问题:水的水位变低的情况下,由于空气泡无法从气力提升装置排出,无法持续向水中供给氧气,因而只能使得水位升高,由此经营费用大幅上升。
另外,作为相关技术,韩国登记专利第10-1438678号为解决所述问题而公开了一种具有能够上升的滑动主体的气力提升装置。此时,为了形成更加强力的水流,优选地,使得空气供给器沉浸至最大限度与养殖场底面接近的位置从而进行使用,像这样使得空气供给器沉浸至接近于养殖场底面的位置的情况,不附加充足的空气压力的情况下,空气无法到达空气供给器,从而具有无法喷射充足的量的空气的问题。
另外,生物絮团(biofloc)方式的内陆养殖场的情况,经过一定时间以后,也需要去除包含于养殖用水中的饲料及鱼类的排泄物等的残留物等通过微生物分解得到的无色无味的沉淀物等。但是,为了去除养殖场的沉淀物,全部去除养殖场内部的水或者排出至少一半以上的养殖用水后,需要用锨或挖掘机等将沉淀于底面的沉淀物去除,因此,在换水过程中存在不能进行鱼类的养殖的不便。尤其,在生物絮团方式的内陆养殖场中,必须通过气力提升装置形成水流,但是水位下降到一定水平以下时,通过气力提升装置不能形成水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MNH株式会社;明鲁焕,未经MNH株式会社;明鲁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52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