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输液组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80075793.6 申请日: 2015-02-09
公开(公告)号: CN107249667B 公开(公告)日: 2020-06-30
发明(设计)人: 福冈幸治;川生刚;大泽一幸;远藤伊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小林
主分类号: A61M5/14 分类号: A61M5/14
代理公司: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王锦阳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输液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订定标准使用顺序的新颖输液组,是在瓶针(2)或点滴针连接用接头(12)套上管套(6、7)并具备三通旋塞(5),其中,该管套(6、7)配置有在较由插入口插入管套内的瓶针或点滴针连接用接头的前端部更内侧的部位配置疏水性过滤器(6b、7b)以使管套内气体通过但不使液体及固体通过的开口部、及在该开口部外侧关闭该开口部的盖(6d、7d),且该三通旋塞(5)具有具备以可将主管作为轴而转动的方式连接的构造的主管下游侧接头(5a),其中,加上任意色彩,借此可以不使液体漏出的简便步骤进行充液及逆充液,且可保持输液组及点滴架的稳定性、防止点滴针插入部位的渗漏液体及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及防止起因于给药顺序的人为疏失而发生事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仅以对输液容器的初次插针可进行无污染的充液(priming)操作,且可旋转变更所连接的支管的方向,而保持给药时的稳定性,因此不会发生给药顺序误辨的输液组及密封在包装中的输液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已有将医疗用药品调配为输液,以静脉内给药进行治疗。作为医疗用药品而使用抗癌剂及营养剂等的输液,一般情形,所需给药量多。而且,在以多种药品组合时由于必须依序给药各输液,总给药量会变得非常多。另一方面,持续以输液给药而发生血中药剂浓度急剧上升时,会提高发生过敏性休克及心律不齐等副作用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医师及护理人员,必须确定患者的状态同时持续慎重地调节输液的给药量。然而,以注射而调节量同时给药并不容易,且在给药时间及给药次数增加时,又会提高患者肉体上的痛苦、增加负担。因此,在患者静脉内,简便且连续地给药输液的方法广泛采用点滴静脉注射。点滴静脉注射中,利用输液组作为用以连接密封有输液的容器与插入患者血管的点滴针的医疗器具。

就输液组而言,已往广泛使用的是在密封有输液的容器与点滴针之间以软质软管连接,并在该软质软管中途具有点滴筒及使用管钳(Klemme)的构造。如此,在点滴筒中测量单位时间的输液的注入量,同时在管钳中适当地压迫软质软管,借此即可调节输液的给药量。同时,在此之外,也曾有将软质软管中途经由Y字管及混合注入部而分支,而可连接多个密封有输液的容器的输液组的提案,对应依序连续给药多个输液的治疗(参考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

上述提案的输液组,是将多个容器连接再悬挂在点滴架,并置于患者床边使用。然而,该类输液组,由于输液因给药而减少时会破坏重量的平衡,而有点滴架倾倒的危险性,由于要求慎重顾虑在床边随时调节悬挂输液组的位置,因此期望加以改善。

而且,在以输液给药多种抗癌剂时,必须遵照给药的顺序,同时也必须特别顾虑避免使配合禁忌的溶液混合。而且每个患者治疗药剂的种类及数量也不同,故必须配合此而准备更换组合的输液组。然而,输液所使用的容器,多数的情形在外观上类似。因此,易发生弄错插入容器的瓶针的顺序及将不同的抗癌剂溶液在输液管中混合、以及给药顺序错误等事故。因而,虽然努力在输液调制时在各容器贴上标签或注明注意等而指示给药顺序、使各容器可以识别、或针对各种构成方面不同的输液组逐一订定标准的使用顺序并事前教育使全体明了等,以防止人为失误所致的事故,但目前的情形操作者依然可能发生误辨,因此期望加以改善。

此外,为了在点滴静脉注射中不使输液渗漏出血管外,对患者方面,要求尽可能维持静止状态。然而,在抗癌剂溶液的情形,点滴静脉注射至少为3至5小时,长则为48小时左右,需要极长的时间,因此患者在中途也不得不有上洗手间及进食等生理方面的活动。因而,患者同时将点滴针插在手腕继续点滴静脉注射,或者关紧管夹以减少点滴量、或关闭而暂时中断点滴等,而连同悬挂已连接密封有输液的容器的输液组的点滴架一起移动。

然而,已往所提案的输液组,由于构造为易失去平衡且软管等无法避免发生扭曲,即使患者、医师及医护人员充分注意,在输液组及点滴针施有张力时,容易发生点滴插入处产生痛楚等患者肉体上的疼痛,而且,插入的点滴针偏斜使抗癌剂溶液渗漏血管外,并在受张力及强大扭曲作用时,有发生点滴针自患者手腕脱落的事故的危险性,使用时的负担非常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林,未经株式会社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57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