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肽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8903.4 | 申请日: | 2015-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7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成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创生物药品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8/10 | 分类号: | A61K38/10;A61P9/10;C07K7/08;C07H21/00;C12N15/01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初明明;黄希贵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脑血管 疾病 治疗 | ||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从牛痘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分离的肽治疗或改善受试者的脑血管疾病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包含与SEQ ID NO:1具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肽,或其变异体、突变体、衍生物或片段。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具体地,其涉及通过使用从牛痘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分离的肽而治疗或改善受试者的脑血管疾病的方法。
发明背景
脑血管疾病为局部脑血液供应异常引起的神经功能损伤。在大多数国家,脑血管疾病为所有死亡原因的前三位,可导致成年人脑损伤。脑血管疾病为危及中年和老年人的健康的主要原因,并且为大多数国家中年和老年人死亡或残疾的主要原因。
中风是急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其为全世界人口死亡的第三个主要原因,在各种疾病中诱发最高的残疾率。脑血管疾病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其在年轻人群中也有上升趋势。
脑血管疾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出血性和缺血性,其中后者占60-70%,为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类型。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寻找起神经保护功能的药物非常重要。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脑缺血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一直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至今提出了脑缺血的能量代谢、酸中毒、过氧化损伤、兴奋性氨基酸诱导的毒性损伤、钙超载等学说,其中后两者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中起重要作用。根据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生理基础,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脑缺血的药物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氧自由基清除剂(VitE、SOD)、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抗氧化剂和改善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药物。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作用,但治疗作用不确定或特异性不强或伴有严重不良反应,因此尚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存在许多可用于改善脑循环、代谢和功能的市售可得的药物,例如吡拉西坦(piracetam)、氟桂利嗪(flunarizine)、卡兰(calan)、银杏提取物。尽管它们都具有某些特征,但其对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不确定。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的研究和开发在药学和药理学领域变得愈来愈重要。
牛痘病毒致炎兔皮提取物以商品名恩再适(analgecine)市售可得,其由VanworldPharmaceutical (Rugao) Co. Ltd制造。先前的实验证据显示接种牛痘病毒诱导的炎症性兔皮的粗提取物可对镇痛产生生理学效果。然而,促成该效果的恩再适的活性成分尚未有报道。因此,需要深入了解哪些组分涉及这一效果。
发明概述
在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用于治疗或改善受试者的脑血管疾病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给予受试者有效量的一种或多种包含与DEAQETAVSSH (SEQ ID NO: 1)具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肽或其变异体、突变体、衍生物或片段。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或多种包含与SEQ ID NO: 1具有至少70%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的肽或其变异体、突变体、衍生物或片段在制造用于治疗受试者的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中的用途。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如本文所述的脑血管疾病为导致神经系统损伤伴随功能缺陷的脑血管疾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如本文所述的脑血管疾病选自:缺血性脑损伤或出血性脑损伤。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脑血管疾病为中风。
表述“与SEQ ID NO: 1具有至少70%同一性”意在指与SEQ ID NO: 1具有至少75%、80%、85%、90%、95%、98%或99%或更多同一性的氨基酸序列。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肽包含SEQ ID NO: 1和/或DEAQETAVSSHEQD (SEQID NO: 2)。在一个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肽由SEQ ID NO: 1和/或SEQ ID NO: 2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创生物药品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首创生物药品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8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物质、肥大细胞脱颗粒抑制剂和周围神经病
- 下一篇:治疗性肽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