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通信网络中的方法和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79965.7 | 申请日: | 2015-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369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7 |
发明(设计)人: | 谢维尔·格拉波特;彼得里·克拉;乔治·库杜瑞迪斯;尤汉·克里斯特·卡尔福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文娟;臧建明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通信 网络 中的 方法 节点 | ||
一种ANd(110)及其中的方法(1500),用于向UNd(120)分配信标资源模式。所述ANd(110)被配置为:通过接收来自所述UNd(120)的上行信标信号,检测所述UNd(120);向检测到的所述UNd(120)分配预定的信标资源模式集合中的信标资源模式;以及向所述UNd(120)用信号传达所述被分配的信标资源模式的有关信息。
技术领域
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总体上涉及一种接入节点(ANd)、所述ANd中的一种方法、一种用户节点(UNd)及其中一种方法。具体地,本文描述了一种用于为传输上行信标信号的UNd分配信标资源模式的机制。
背景技术
预计网络密集化将在第4代(4G)网络之后扮演重要角色,以处理不断增长的数据流量需求。在这种密集的情境中,文献中已经将由用户节点(UNd)测量来自多个接入节点(ANd)的下行参考信号,再将测量报告传输回网络侧作为次优解决方案。部分原因在于由于不得不测量大量ANd(因为预计ANd密度高)的高功耗以及将这些测量发回到网络的高信令负荷。此外,预计较小的小区范围对于在测量报告反馈失效之前测量报告反馈应于何时送回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一点对于无线接入移动性或ANd(重新)选择等要求按时测量的情况而言,尤其真实。因此,提出了各UNd传输上行(UL)参考信号(以下称UL信标),然后所述上行参考信号在网络侧被测量,可能由不止一个ANd测量。在多个ANd进行接收是可能的,只要ANd具有关于这些传输的被分配资源的公共信息,或者ANd能够检测与UNd所传输的已知签名序列交叉关联的UNd传输。传输UL信标的一个附加优点在于,可以避免使用传统的寻呼来追踪UNd。对于UNd的每个事件到来,寻呼要消耗相当的带宽量,并且在超密度网络(UDN)中假定有大量移动用户时,寻呼不可扩展。不存在寻呼,也能减少UNd处的能耗。
第3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的工作严重基于用户设备(UE)对下行参考信号的测量以及往回汇报那些测量以触发可能需要的小区重选(即切换)。至于UL,LTE实施了俗称的探测参考信号(SRS),eNB使用所述SRS来确定上行的信道质量,从而具有在何处为具体用户分配资源的更好的信息。SRS的分配和配置从网络侧发信令给UE。
如果将上行参考信号用于移动性目的和/或位置更新目的,则SRS在LTE中的适用性似乎有限。的确,在LTE中,SRS的周期性传输被限制在集合{2,5,10,20,40,80,160,320}毫秒中,并且该周期的任何改变都必须通过RRC消息完成。要在密集的小小区网络中管理移动性,将在分配UL信标资源上要求更多的灵活性,尤其是在UNd密集较高的情况中。灵活性在于两个方面:允许比LTE所允许的更多的周期(即更高的粒度),以及允许比LTE所允许的更短的周期(即更频繁的信标)。
这样,为了能够实现超密度网络,需要新的技术方案为UNd进行内部控制节点切换。
发明内容
因此,目的在于至少消除部分前述缺陷,并改进对UNd的信标资源模式的分配。
此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所附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从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中,进一步的实施方式是显而易见的。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节点(ANd),用于向用户节点(UNd)分配信标资源模式。所述ANd被配置为通过接收来自所述UNd的上行信标信号,检测所述UNd。进一步的,所述ANd被配置为向检测到的所述UNd分配预定的信标资源模式集合中的信标资源模式。更进一步的,所述ANd被配置为向所述UNd用信号传达所述被分配的信标资源模式的有关信息。
得益于所描述的方面,所述UNd可自行确定其应传输的UL信标的速率。如此,所述UNd仅按需传输UL信标,从而允许更多的UNd传输UL信标,因此,增大了总体的信标容量。此外,由于所述UNd仅在需要时才传输信号,因此,UNd的电池消耗可得到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79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