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打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80960.6 | 申请日: | 2015-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5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A.哈龙恩;J.霍洛派恩;J.帕亚沃拉;M.彭特蒂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桩腾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7/08 | 分类号: | E02D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姜凝,谭祐祥 |
地址: | 芬兰库***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桩 方法 | ||
1.一种用于优化桩(7)的打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由打桩机将所述桩(7)打入地内,所述打桩机包括待抵靠所述桩(7)放置的冲锤(1)和能够在其中来回运动的锤块(6);
-以给定的冲击能(Wkin)使被应用于对所述桩(7)进行打桩的所述锤块(6)朝向所述桩(7)的端部运动;
-当所述锤块(6)沿打桩方向朝向所述桩(7)运动时,确定冲击的动力学变量(Q1)的值,所述动力学变量的值与用于对所述桩进行打桩的所述锤块(6)的动能成比例;
-当在所述桩(7)上的冲击之后所述锤块(6)沿与所述打桩方向相对的方向返回时,确定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的值,所述动力学变量的值与所述锤块(6)的动能成比例;
-借助于所述冲击的所确定的动力学变量(Q1)和所述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来计算动力学变量比(Q1/Q3);
-将所获得的动力学变量比(Q1/Q3)与所述动力学变量比(Q1/Q3)的预定目标值(Q1/Q3tav)相比较,从而产生用于所述桩(7)的可能的最短总打桩时间(ttot);
-调整下一次冲击的冲击能(Wkin),使得由所述冲击的动力学变量(Q1)与下一次冲击的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确定的动力学变量比(Q1/Q3)将朝向所述目标值(Q1/Q3tav)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利用在前一次冲击中使用的冲击能(Wkin)和通过其获得的真实动力学变量比(Q1/Q3)来确定下一次冲击的冲击能(Wkin)。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前一次冲击的真实冲击变量比(Q1/Q3)高于目标冲击变量比(Q1/Q3tav),则增加冲击能(Wkin)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前一次冲击的真实冲击变量比(Q1/Q3)低于目标冲击变量比(Q1/Q3tav),则减小冲击能(Wkin)的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动力学变量比(Q1/Q3)和目标动力学变量比(Q1/Q3tav)计算所述动力学变量比的差异,即所述动力学变量比的偏差(ΔQ1/Q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调整所述锤块(6)的冲击能(Wkin)使所述动力学变量比的偏差(ΔQ1/Q3)最小化。
7.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开始打桩过程之前,通过在所述桩的横截面面积、长度和类型和/或土壤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计算,通过优化所述冲击能(Wkin),来确定目标变量比(Q1/Q3tav),使得通过产生相等前进量的冲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ttot)中将所述桩(7)打至所确定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确定目标动力学变量比(Q1/Q3tav),使得通过产生不同前进量的冲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ttot)中将所述桩(7)打至所确定的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使用冲击时间(T1)作为冲击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1)并且使用回程运动时间(T3)作为所述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以及使用在这些的基础上所确定的运动时间比(T1/T3)。
10.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使用冲击速度(V1)作为冲击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1)并且使用回程运动速度(V3)作为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以及使用在这些的基础上所确定的速度比(V1/V3)。
11.根据权利要求1到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使用冲击运动的动能(W1)作为所述冲击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1)并且使用回程运动的动能(V3)作为所述回程运动的动力学变量(Q3),以及使用在这些的基础上所确定的速度比(V1/V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桩腾公司,未经桩腾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096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