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1138.1 | 申请日: | 2015-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8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威扬;米罗斯拉夫·赫克尔德拉;翁贝托·斯帕尼奥利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56 | 分类号: | H04B7/0456;H04B7/04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马爽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端对经过格基规约处理之后的的信号乘以发送所述信号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所述发送端将乘以所述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之后的信号与线性预编码矩阵相乘,得到线性预编码处理之后的各端口的输出信号。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处理方法及装置,可以通过所述线性编码控制矩阵消除所述DSLAM接入的多路信号之间产生的远端串音,并通过所述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来限制所述线性预编码矩阵对所述格基规约处理之前的各端口的信号的功率放大作用,使得所述发送端可以根据系统配置为所述各端口分配相应的功率控制因子,从而提高提高信噪比及信号的传输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数字用户线路(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铜线接入方案可以充分利用已经被大量铺设的电话用户环路,降低网络接入投入成本,因此,利用铜线提供更高速率的因特网接入受到用户的欢迎。为了满足用户对接入网络速率日益增长的需求,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了下一代铜线带宽接入技术标准G.fast。由于G.fast使用的频段越来越宽,数字用户线路接入复用器(Digital Subscriber Line Access Multiplexer,DSLAM)接入的多路信号之间产生的远端串音严重影响线路的传输性能。目前业界提出一种基于格基规约的预编码方法,在数据下行过程中对输入信号进行预编码,以消除远端串音。但是,预编码处理将对输入信号产生放大作用,因此在实际的DSL系统中,需要对预编码的输入信号做进一步处理以使输出信号的功率在系统限定的范围内。
现有技术中,在对所有端口的输入信号进行预编码的基础上对所有信号都乘以相同的功率控制因子,并在接收端分别在接收信号上乘以所述功率控制因子的倒数,以限定输出信号的功率。
但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法,信噪比的损失较大,影响信号传输速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限定输出信号的功率时信噪比损失较大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提供一种信号处理方法,包括:
发送端对经过格基规约处理之后的信号乘以发送所述信号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
所述发送端将乘以所述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之后的信号与线性预编码矩阵相乘,得到线性预编码处理之后的各端口的输出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对经过格基规约处理之后的信号乘以发送所述信号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之前,还包括:
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各端口的原始输入信号的功率、噪声、香农差距以及各端口的权值确定所述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根据所述各端口的原始输入信号的功率、噪声、香农差距以及各端口的权值得到所述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包括:
根据
及
确定所述各端口对应的功率控制因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11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