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息认证码生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80081519.X | 申请日: | 2015-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2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内藤祐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邓毅,马建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息 认证 生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置换而安全且高效地生成消息的认证码的技术。
背景技术
如果使用消息认证算法,则在两者之间交换消息的情况下,接收者能够确认发送的消息是否被篡改。
在使用消息认证算法对篡改检测进行检查的情况下,在两者之间预先共用密钥K。消息的发送者根据消息M和密钥K生成消息M的认证码T,向接收者发送消息M和认证码T。消息的接收者根据接收到的消息M和密钥K生成认证码T’。如果认证码T和认证码T’一致,则接收者判断为未被篡改,如果不一致,则接收者判断为被篡改。
消息认证算法的安全性用与随机函数之间的不可识别性表示。
消息认证算法F满足不可识别性意味着,考虑与现实世界或理想世界中的任意一方进行对话的识别者D,识别者D无法与任意一方进行对话。
在现实世界中,随机选择密钥K,识别者D选择消息M,能够得到F(K,M)的消息认证码。在理想世界中,针对随机函数R,识别者D选择消息M,能够得到R(M)的输出值。这里,识别者D能够多次选择消息M,能够得到与选择出的消息M对应的F(K,M)或R(M)的输出值。
更严格地讲,考虑输出1比特的值的识别者D。根据识别者D在现实世界中输出1的概率与识别者D在理想世界中输出1的概率之差,对消息认证算法F的不可识别性进行评价。
识别者D在现实世界中能够得到多个消息认证算法F的输出,在理想世界中能够得到多个随机函数R的输出。设此时的消息M的总比特数为σ时,上述概率之差通过使用σ的概率p(σ)进行评价。而且,将概率p(σ)=1的比特数σ的值称作识别计算量。该比特数σ的值成为识别所需要的计算量,该值越大,则安全性越高。
log2σ被称作不可识别性的安全性比特。例如,在σ=2128的情况下,安全性比特成为log22128=128比特。
在函数F满足不可识别性的安全性的情况下,函数F能够用作消息认证算法,并且,还能够用作伪随机数生成算法。因此,作为Key Derivation Function或流加密等中使用的函数,能够使用函数F。
在非专利文献5中,记载有使用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使用置换函数的海绵结构的哈希函数的消息认证算法。
在非专利文献8中,记载有使非专利文献5中记载的消息认证算法高速化的消息认证算法。
使用非专利文献7中记载的使用置换函数的海绵结构的哈希函数作为非专利文献9的哈希函数H,由此构成消息认证算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2939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5163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ihir Bellare,Ran Canetti,and Hugo Krawczyk.Keying Hash Functions for Message Authentication.CRYPTO 1996.p1-15.
非专利文献2:Mihir Bellare.New Proofs for NMAC and HMAC:Security without Collision-Resistance.CRYPTO 2006.p602-619
非专利文献3:Ralph C.Merkle.One Way Hash Functions and DES.CRYPTO 1989.p428-446
非专利文献4:Ivan Damgard.A Design Principle for Hash Functions.CRYPTO 1989.p416-427
非专利文献5:G.Bertoni,J.Daemen,M.Peeters,and G.V.Assche.On the security of the keyed sponge construction.Symmetric Key Encryption Workshop(SKEW)
非专利文献6:Security of Keyed Sponge Constructions Using a Modular Proof Approach.Elena Andreeva,Joan Daemen,Bart Mennink,and Gilles Van Assche.Fast Software Encryption 2015(FSE 2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151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