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变器一体型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1910.X | 申请日: | 2015-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20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阿久津悟;浅尾淑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1/33 | 分类号: | H02K11/33;H02K7/00;H02K5/10;H02K5/16;H02K11/215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韩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变器 体型 马达 | ||
1.一种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将逆变器模块与马达沿所述马达的轴向排列并构成为一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模块构成为具有逆变器的功率部和具有微型计算机的控制部形成一体的单一构件,
所述马达包括转子、定子以及一对筐体,所述一对筐体具有对所述转子的轴进行支承的轴承,
所述逆变器模块是将所述功率部和所述控制部设为一体的模塑成型件,
所述逆变器从所述逆变器模块的模塑树脂部的一个面露出,
所述逆变器的从所述模塑树脂部露出的露出面与所述模塑树脂部的所述一个面位于同一平面,
所述逆变器的外周部被所述模塑树脂部围住,
所述模塑树脂部粘接固定于所述筐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筐体中的一方的筐体制作成有底筒状,所述定子配设于所述一方的筐体内。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模块安装于所述一对筐体中的、具有对所述轴的反输出侧进行支承的轴承的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模块安装于所述一对筐体中的、具有对所述轴的输出侧进行支承的轴承的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的从所述模塑树脂部露出的露出面与安装有所述逆变器模块的所述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热传递构件配设于所述逆变器的从所述模塑树脂部露出的露出面与所述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的从所述模塑树脂部露出的露出面与安装有所述逆变器模块的所述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接触。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热传递构件配设于所述逆变器的从所述模塑树脂部露出的露出面与所述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筐体中的、具有对所述轴的输出侧进行支承的轴承的一方的筐体制作成有底筒状,
所述一对筐体中的、具有对所述轴的反输出侧进行支承的轴承的另一方的筐体制作成平板状,且以内嵌状态安装于所述一方的筐体的反输出侧的开口端部,
所述定子配设于所述一方的筐体内,
所述转子配设于所述定子的内侧,
所述逆变器模块安装于所述另一方的筐体的反输出侧的面,
防水密封部在所述一方的筐体与所述逆变器模块之间构成为围绕所述一方的筐体的反输出侧的开口。
10.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旋转传感器检测部,所述旋转传感器检测部配设于所述逆变器模块;以及旋转传感器被检测部,所述旋转传感器被检测部配设于所述转子。
11.如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逆变器一体型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的定子线圈与上述逆变器模块的端子被彼此按压配合进行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191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