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强度热轧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015.X | 申请日: | 2015-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96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3 |
发明(设计)人: | 杉浦夏子;田中泰明;横山卓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刘航;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热轧 钢板 | ||
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具有规定的化学组成;组织以面积率计含有80%以上的多边形铁素体、合计为5%以下的马氏体和奥氏体、以及合计为5%以下的珠光体和渗碳体,剩余部分为选自贝氏体铁素体和贝氏体中的一种以上;将在板厚方向上距离中心面±100μm的范围内存在的任意50个所述多边形铁素体的显微硬度的标准偏差记为σHV时,所述σHV为30以下;在所述多边形铁素体的粒内存在5×107个/mm2以上的含Ti碳化物,所述含Ti碳化物之中50%以上的含Ti碳化物的长边长度相对于短边长度的比即纵横比小于3;抗拉强度为540MPa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轧钢板,特别是涉及适合于通过冲压加工等成形为各种各样的形状的汽车的行走部分部件等的、扩孔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背景技术
比较廉价地制造的热轧钢板,被广泛使用于以汽车为首的各种产业设备。近年来,从与地球温室化对策相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的观点出发,要求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以车体的轻量化和确保碰撞安全性为目的,在汽车用部件方面正在扩大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应用。
不言而喻,对于用于汽车用部件的钢板,不仅要满足强度要求,还必须满足冲压成形性、焊接性等的部件成形时所要求的各种施工性。例如,对于行走部分部件,与冲压成形相关,放边成形和翻边成形的使用频率极高。因此,对于用于该部件的高强度热轧钢板,要求优异的扩孔性。另外,作为行走部分部件,从确保安全性的观点出发,大多是需要即使在施加了大的负荷的情况下也避免发生塑性变形的部件。因此,对被用于行走部分部件的钢板要求高的屈服比。
一般地,对于高强度热轧钢板,为了兼备高的屈服比和优异的扩孔性,使钢组织成为由铁素体、贝氏体铁素体、或者贝氏体等的任一种单相构成的组织,并通过Mn、Si等的固溶强化、和/或Ti、Nb、V等的碳化物或者Cu的析出强化来将组织均匀地强化,对此正进行着研究。
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涉及扩孔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技术,其特征在于,使实质上由铁素体单相构成的组织中均匀微细地分散含Mo的Ti碳化物。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必须添加Mo这样的极昂贵的合金元素,因此从经济性的观点来看不适于量产。
专利文献2公开了以下技术:对于含有规定量的Mn、Si的添加有Ti的钢,通过适当控制从热轧到卷取的期间的冷却而使组织成为铁素体和贝氏体,而且使TiC微细析出,来使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延伸率和放边性提高。但是,在专利文献2中,关于作为适用于行走部分部件的热轧钢板所必需的特性之一的屈服比,没有丝毫考虑。另外,与被析出强化了的铁素体相比,贝氏体显示出低屈服比,但在专利文献2的技术中容许含有50%的贝氏体,可类推出不能够维持高的屈服比。而且,在专利文献2中所定义的铁素体,其定义不明确,可想到包含不为多边形铁素体的、所谓的贝氏体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作为其理由是因为:在专利文献2中,没有充分地生成多边形铁素体的720℃以下的温度域也允许作为第1冷却停止温度。贝氏体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是显示比多边形铁素体低的屈服比的组织。
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种通过降低Mn含量、而且控制作为渗碳体析出的C的比例,来使韧性和扩孔性提高的添加有Ti的高强度热轧钢板。但是,专利文献3的热轧钢板,在设想到应用于行走部分部件的情况下,在540MPa以上的高强度钢中,得不到例如75%以上这样的高的屈服比。
另外,专利文献4公开了一种关于扩孔性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的技术,其中,降低了Mn和Si含量,并且,添加一定量的Ti和B来抑制了TiC的粗大化。但是,B具有抑制奥氏体再结晶的效果,因此若与具有同样的效果的Ti复合添加,则热轧时的轧制载荷显著地上升,招致热轧机的负荷增大。因此,专利文献4的技术存在引起作业故障的危险。另外,当B的含量只变动了几个ppm,最终制品的强度就大大地变化,因此必须含B的钢不适于量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0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执法情景仿真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高压标准电流互感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