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速场景下的调度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2449.X | 申请日: | 2015-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254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约金·阿克塞蒙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24 | 分类号: | H04B7/024;H04W4/02;H04W64/00;H04W72/12;H04W88/08;H04W16/28;H04W72/0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黄亮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 场景 调度 | ||
一种网络节点中的方法包括确定(404)无线通信设备是否不具备高速能力。如果是,则确定(406)无线通信设备相对于相邻天线节点的位置。然后对非关键型通信的调度(408)进行控制,使其仅在每个相应天线节点的一定范围内执行。
技术领域
本文的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涉及对沿着无线通信设备正在移动的路径定位的天线节点进行控制。
背景技术
在过去的十年,无线通信系统(即,向诸如移动电话、智能电话(通常由用户设备的简称UE表示)以及机器类型通信(MTC)设备等无线通信设备提供通信服务的系统)已经演进成了必须以可行的最高效方式利用无线电频谱和其他系统资源的系统。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例如,对高速数据通信能力(就比特率而言)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在任何给定时间、在任何地理位置以及在无线通信设备高速移动的场景(例如在高速列车上)下提供这些能力的需求。
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内正在进行的是涉及针对高速列车环境下无线电资源管理(RRM)性能的可行增强的工作。其正当理由在于:已经存在有车辆以超过3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并且需要用到移动服务的铁路路线,比如日本东北新干线(时速320公里/小时)、德国ICE(330公里/小时)、AGV Italo(400公里/小时)、上海磁悬浮(430公里/小时)。
例如,在研究项目技术报告3GPP RAN4 TR 36.878V0.2.0中已经包括了针对特定高速列车(HST)场景的新信道模型。此场景包括沿着铁路轨道由多个远程无线电头端(RRH)组成的小区,且下行链路发送(DLTX)天线/无线电波瓣和上行链路接收(ULRX)天线/无线电波瓣分别指向彼此。
图1示出了用于双向RRH布置的RRH布置的示例。在图1中,向东移动的UE 101位于铁路轨道131上的向东移动的高速列车102上,而向西移动的UE 103位于铁路轨道132上的向西移动的高速列车104上。可以具有RRH形式的第一天线节点110维持包括发送无线电波瓣113(即,DLTX波瓣)和接收无线电波瓣114(即,ULRX波瓣)在内的无线电波瓣。类似地,第二天线节点120维持包括发送无线电波瓣121(即,DLTX波瓣)和接收无线电波瓣122(即,ULRX波瓣)在内的无线电波瓣。如图1所示,各个天线节点110、120的发送无线电波瓣113、121彼此相对,而各个天线节点110、120的接收无线电波瓣114、122彼此相对。图1还示出了距离尺度,此距离尺度表明了第一天线节点110与第二天线节点120之间的归一化距离度量,即,被表达为站点间距离(ISD)的百分比的距离。向东移动的UE 101位于与天线节点110、120之间的站点间距离的50%相对应的位置处。
这种布置(在图1中)已经被至少一家大型无线通信系统运营商所采用,并且已经观察到,性能并不如预期的那么出色。这种布置的特点已经在3GPP tdoc R4-154516中进行了分析和呈现,而且已经确定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简而言之,根本原因是与从两个方向发送同一信号所引起的衰减以及载波间干扰(ICI)有关,这种载波间干扰是因为当UE从相对于移动的头部或尾部方向进行接收时所经历的不同多普勒频移符号所导致的。参考图1,向东移动的UE从头部方向接收DLTX波瓣121并从尾部方向接收DLTX波瓣113。
在速度高达350公里/小时(2.7GHz频带)的情况下,衰减和ICI明显降低了可实现的系统吞吐量。在350公里/小时以上,传统UE的吞吐量小于其他RRH布置可实现的吞吐量的10%(例如,参见tdocR4-154520)。由于具有这种双向部署的无线通信系统已经得到了应用,因此,在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着相当大的促动力来引入能够通过使用高级接收机技术来实现更好吞吐量的UE(可以在提出了高速启用UE(“HeUE”)的3GPP tdoc R4-154243中找到一个示例)。此“高速启用”UE在例如进行信道估计时应该将双向RRH部署考虑了进去,从而提高了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24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