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80085157.1 | 申请日: | 2015-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315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田代雄亮;早丸靖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F25B41/20;F16K11/074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张宝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调节 装置 | ||
空气调节装置(301)具备流路切换阀(202)。室外热交换器(40)被分割成第一热交换器(40A)及第二热交换器(40B)。在制热运转时从膨胀阀(30)供给的制冷剂向第一热交换器(40A)及第二热交换器(40B)分流地供给。流路切换阀(202)在制热运转时使从第一热交换器(40A)及第二热交换器(40B)排出的制冷剂合流,向压缩机(10)的制冷剂入口返回。流路切换阀(202)的阀主体(203)被构成为在制热运转时三个口(B1、B2、C)以与另一个口(A)分离的状态在内部连通。阀主体(203)被构成为,在第一热交换器(40A)或第二热交换器(40B)的除霜运转时,两个口(A、B1或A、B2)在内部连通,且另两个口(B2、C或B1、C)在内部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国际公开第2013/001976号(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能够利用除霜用流路机构进行任意的热交换通路的除霜,并能够进行使从室内热交换器向室外热交换器输送的制冷剂蒸发的制热除霜运转(制热除霜运转)。
在制热除霜运转中,首先利用除霜用流路机构使从室内热交换器向室外热交换器输送的制冷剂从任意的热交换通路的气体侧端朝向液体侧端在任意热交换通路内通过而不向制冷剂分流器流入。接下来,使通过了任意热交换通路的制冷剂通过制冷剂分流器,从任意热交换通路以外的其他的热交换通路的液体侧端朝向气体侧端在其他的热交换通路内通过。
这样,设置除霜用流路机构及制冷剂分流器来控制制冷剂的流动,由此能够使制热能力几乎不下降地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3/001976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国际公开第2013/001976号记载的空气调节装置是使用制冷剂分流器和多个电磁阀或切换阀、且室外热交换器也分割成第一~第三热交换通路等结构复杂的装置。因此,存在室外热交换器难以小型化、且制造成本也高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不停止制热运转地进行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涉及空气调节装置,该空气调节装置在制热运转中,使制冷剂按照压缩机、室内热交换器、膨胀阀及室外热交换器的顺序循环,其中,空气调节装置具备在压缩机与室外热交换器之间的流路设置的切换阀。
室外热交换器包括流路彼此独立的第一热交换部和第二热交换部。在制热运转时来自膨胀阀的制冷剂被分割而向第一热交换部及第二热交换部供给。
切换阀包括第一~第四连接口。第一连接口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出口连接。第二连接口在制热运转中与第一热交换部连接。第三连接口在制热运转中与第二热交换部连接。第四连接口在制热运转中与压缩机的制冷剂入口连接。切换阀被构成为变更第一~第四连接口的连通关系。
在制热运转时,第二连接口、第三连接口及第四连接口连通并与第一连接口不连通。
在第一热交换部的除霜运转时,第一连接口与第二连接口相互连通,并且第三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相互连通。
在第二热交换部的除霜运转时,第一连接口与第三连接口相互连通,并且第二连接口与第四连接口相互连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室外热交换器被分为第一热交换部与第二热交换部,通过一个切换阀能够交替进行室外热交换器的除霜。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可不使制热运转停止地进行除霜的空气调节装置。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800851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