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锁闭调节的球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90001050.X | 申请日: | 2015-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848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A;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T;阿里山大·瓦西里耶维奇·S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拉尔配件设计集团公司;南乌拉尔国立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K5/06 | 分类号: | F16K5/06;F16K5/10;F16K31/5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宋涛 |
地址: | 俄罗斯联邦***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闭 驱动器 插塞 球状阀 转动 工作管理系统 液体流量控制 自动化系统 管道配件 数目减少 关联 运转 申请 保证 | ||
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配件领域,即锁闭调节的球状阀,其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自动化系统。技术问题借助申请的实用新型可获得解决,包括简化工作管理系统和降低阀的价格,这是由于将驱动器的数目减少为一个。技术的结果包括阀的锁闭和调节插塞的转动由一个驱动器按照规定顺序运转。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决是通过在阀的锁闭和调节插塞之间建立运动关联,以保证插塞的转动根据一个驱动器以规定的顺序运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配件领域,即锁闭调节的球状阀,其用于液体流量控制的自动化系统。
背景技术
球状阀门作为锁闭式管道输运配件的类型,因其优越性而得到广泛传播,如最小的外形尺寸、完全通过性(没有流体变形情况),因此,流体阻力小,在管道中的压力的作用下由于其自锁性而使阀的密闭程度高。然而,对于工作介质分散的调节来说球阀很少使用。这是由于在龙头未完全打开时球密封工作条件是不利的。由于此原因,很多公司禁止使用此类闭锁型球状阀作调节控制。
在有唯一闸门的球形阀中同时有完全截断流体和调节流体的功能的组合暂时还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建设性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这些功能的组合可以通过在球状阀结构上设计附加闸来获得,以实现流量控制的功能。该解决方案通过闭锁调节的球状阀实现[俄罗斯联邦专利№ 131115“闭锁调节的球状阀”,IPC F16K5/10,公布日10.08.2013],作为该方案的原型例。阀包含带有连接法兰的壳体、与锁闭球面插塞(以下简称锁闭插塞)连接的球状闸、以及两个鞍座。每个鞍座设置在鞍座的支座上并通过盘簧紧贴锁闭插塞。在锁闭插塞内部装有可旋转的调节元件,其形式为带有通孔的球--可调节的内部球面插塞(以下简称调节插塞)。为了旋转,两个插塞的每个都有自己的轴,在此条件下调节插塞的轴经过锁闭插塞。锁闭插塞制成浮动的,即设置在两个鞍座的外部球面表面上。调节插塞安装在两个枢轴上,其中一个枢轴作为轴,第二个作为可松开的轴套。
在锁闭和调节插塞中的通孔的直径相同,这保证了阀的完全通过性能。
在阀的插塞的位置的起始角度,在插塞中的孔的轴与阀的鞍座中的孔的轴一致,在此情况下工作介质通过阀的使用量最大。在调节插塞转动和锁闭不动情况下使用量减少并在转动角为90°时达到最小。最小使用量的值由插塞间的间隙的值决定。
在需要完全截断流体的情况下锁闭插塞的轴需要扭转90°。在手动控制时锁闭和调节插塞的轴可借助两个手柄彼此独立地转动。此时,调节手柄的转动应将锁闭轴的手柄位置放在必要的固定的位置。
在所述的阀在流量管理自动系统中使用时,它应当配备两个驱动器,这使阀的管理系统明显更复杂并显著增加它的成本,因为按常规驱动器要比阀更贵(可达十倍)。
在所申请的实用新型的协助下,可解决该技术问题,包括简化工作管理系统和降低阀的价格,这是由于将驱动器的数目减少为一个。
技术的结果包括阀的锁闭和调节插塞的转动由一个驱动器按照规定顺序运转。
提出的问题是这样解决的,通过在锁闭和调节插塞之间建立运动关联,以保证插塞的转动根据一个驱动器以规定的顺序运行。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装置的实质可用图示材料解释
图1中表示带有两个闸和一个驱动器的锁闭-调节的球状阀的剖面图;
图2是阀的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阀的壳体1中,借助盘簧3弹性支承的两个鞍座2上,安装有浮动旋转的锁闭插塞4(图1)。该插塞的旋转由主轴5完成,在其内部有调节插塞7的主轴6运转。插塞7具有外表球面的表面和通孔,该孔的直径等于锁闭塞7中的通孔直径。调整插塞7装在锁闭插塞4内部并能够绕轴6和开岔轴衬8内的共同轴线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拉尔配件设计集团公司;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未经乌拉尔配件设计集团公司;南乌拉尔国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9000105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